《繁星(一)·冰心》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繁星閃爍著——
深藍的太空,
何曾聽得見他們對語?
沉默中
微光里
他們深深的互相頌贊了。
夏天的夜晚,深藍高遠的太空,點點閃爍的繁星,令人產生無盡的遐想。詩人面對深邃的天空,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那些閃爍著的繁星,一定在頻頻對語。然而,太空畢竟太高遠了,即使是眾多星星的對語,又何曾聽得見?接著,詩人筆鋒一轉,為讀者展示了另一個想象的天地:聽不見繁星的對語,并非意味著她們真正的沉默,更非意味著她們之間有什么隔膜。在表面的沉默之中,繁星在浩渺無邊的微光籠罩下,在深深的互相頌贊了。
《繁星》共一百六十四首,曾連載于一九 二二年一月一日至一月二十六日的北京《晨報副鐫》的《新文藝》欄。冰心在創作《繁星》時,曾受到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冰心曾自述她創作《繁星》仿用《飛鳥集》的形式,通過這種類似“小雜感一類的東西”,來收集自己“零碎的思想”。因而《繁星》反映了詩人對人生真諦的辛勤探索。
自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冰心曾就讀于教會學校北京貝滿女子中學,她后來說:“因著基督教義的影響,潛隱的形成了我的‘愛’的哲學”。這種“愛”的哲學反映了冰心對黑暗現實的無比憎惡和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這首詩也形象地體現了冰心早年“愛”的哲學。在冰心的想象中,星星尚且相親相愛、“互相頌贊”,那么,人類更應當清除隔閡、互敬互愛了。這是不言而喻的。這就是這首詩蘊含的哲理。但是,在階級壓迫慘酷、階級斗爭激烈的舊社會,人與人之間要互敬互愛,不過是詩人美好的主觀愿望,實際上是無法實現的。
在藝術表現上,這首詩抓住夏夜星空的特點,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繁星閃爍、太空深邃、星星互相頌贊的生動而又優美的畫面,為讀者提供了藝術再創造的廣大空間。詩人運用擬人化手法,融情入景,賦予星星以人的動作與情感,使詩篇收到情景交融、意境深邃、飽蘊哲理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米色的鹿·馮雪峰》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繁星(一三一)》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