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虹·蔡其矯》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這樣的景色真是罕見,
兩支七彩的巨柱并立水上;
背后尚有昏黃的陣雨,
前面正當夕陽含山。
于是,絳色的榕樹閃照在暗綠的高岸,
絳色的渡船起落在晶亮的波間,
絳色的水草搖動晚潮,
絳色的鷺鷥橫飛暮天……
直到遠山化作朦朧的藍煙,
直到夜的簾幕垂落江面。
1961年
1961年夏天,我到福建龍海縣角美鎮,去看老戰友。有一天,我從角美步行要渡九龍江去石碼鎮。當時正陣雨剛過,江上出現兩支同樣是半節的彩虹,平行而隔著相當距離,印象很深刻。回福州之后,正值省委宣傳部召開文藝座談會,重提“雙百方針”。群情歡欣,編輯就向我約稿。我當下就寫了三首給他,其中一首即《雙虹》。他也明白我是暗寓“雙百”,為形勢所需,很快刊登。
我寫這首詩是受大量寫風景詩的蘇聯詩人普羅珂菲耶夫的《晚霞》的影響,特別是在結構上分前后兩闋,甚至前闋的起首和后闋的排比句法,也近似模仿。不過普羅珂菲耶夫用的是俄羅斯的敘述與描繪典型事物的明寫方法,我卻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和含蓄的暗示手法。昏黃陣雨,夕陽含山,搖動晚潮,橫飛暮天、藍煙,簾幕等等,是舊詩習見的詞匯,帶有象征性。我曾在五十年代開始研讀唐詩宋詞,并把最喜歡的詩譯成現代口語。這首詩,就是有意運用古典傳統手法,以寫景來反照現實。風景詩的畫面,要有立體感。夕陽和陣雨是一前一后,高岸和波間是一高一低,暮天和晚潮是一上一下,遠山和江面是一遠一近。蘅塘退士評注的《唐詩三百首》,就有這種手法的指明和評述。風景詩中,色彩很重要,因為感覺以視覺最占先,而色彩要有對比,昏黃,夕陽,絳色,暗綠,晶亮,藍煙,夜的簾幕,有七個層次。舊詩中又十分強調以動反襯靜,并立,含山,閃照,起落,搖動,橫飛,化作朦朧,垂落等等的運用,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上一篇:《卷毛蘆花馬·商展思》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變與不變·徐志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