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音步
指一行有七個音步的詩行。這種音律存在于古典的希臘和拉丁詩律之中,主要在拉丁喜劇詩歌之中。它在英國詩律中也很重要,在伊麗莎白時代詩人的敘事詩中,七音步極為流行。他們還為七音步起了一個專門名稱“十四音節詩行”(fourteener),但是在此之后七音步詩行這種詩體卻并不多見。伊麗莎白時代以后時期用這種詩體發表的作品有:華茲華斯的《諾曼的男孩》、伊麗莎白·B·布朗寧的《考珀的墳墓》和惠蒂埃的《從馬薩諸塞到弗吉尼亞》等。然而總的看來,七音步由于格式單調,所以對于主題嚴肅的長敘事詩并不適合,但是,查普曼的譯詩《伊利亞特》和柯爾律治的詩作《古舟子詠》等名篇屬于例外。如果分成兩部分來看,七音步則演變成比較隨便的民謠音律或交替使用四重音和三重音詩行的普通音律,即贊美詩通用的音律。
上一篇:一錢不值的女人
下一篇:三國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