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起結連環》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借陳后主陪起,思新彩艷。仍應起處作結,如連環鉤帶。(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卷六)
【詩例】
春江花月夜詞
溫庭筠
玉樹歌闌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蕪國。
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
楊家二世安九重,不御華芝嫌六龍。
百幅錦帆風力滿,連天展盡金芙蓉。
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
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團香雪。
漏轉霞高滄海西,玻璃枕上聞天雞。
蠻弦代雁曲如語,一醉昏昏天下迷。
四方傾動煙塵起,猶在濃香夢魂里。
后主荒宮有曉鶯,飛來只隔西江水。
【解析】
溫庭筠《春江花月夜詞》是一首詠史抒情之作,對隋煬帝荒淫誤國,逸游江都(今江蘇揚州),身死國滅給予了諷刺,暗寓了對晚唐統治者淫逸奢靡的警誡。此詩結構頗為奇特:全詩主體本為隋煬帝淫逸亡國,而詩的開首卻以陳后主添色,借陳后主陪起,結尾兩句復以 “后主荒宮有曉鶯”回映開頭作結,中間14句才是描述隋煬帝的正文。這種寫法,不僅是個結構安排問題,而且還體現著詩人深層的構思藝術與高超的抒情技巧。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先將中間一段大意略作解說。
“楊家二世”,即隋煬帝楊廣,繼帝位后居于九重之尊,不御華芝之傘蓋,嫌棄六龍車駕,竟乘御龍舟駕幸江都。但見舳艫聯綿,萬幅錦帆兜滿風力,遮天蔽日,風展錦帆盡是彩繡的金芙蓉。每條彩舟選擇妙麗女子千人,執鏤金楫劃水,滿頭珠翠如綴星,明滅閃爍,龍頭劈浪而進,奏起了隋煬帝自作的《浮龍舟曲》,哀音掩抑。千里江流,涵照著晴空與兩岸倒影;江堤上萬枝楊柳,吐絮飄綿,如團團香雪撲鼻而來。在江都迷樓里,漏轉星移,從晚霞高張于滄海西頭,到玻璃枕上聽到天雞報曉,隋煬帝沉湎無度,每當入睡,便命歌吹齊發,蠻弦代雁,南曲北樂,以婉轉如細語的樂曲催眠,竟然一醉昏昏,天下迷亂。全國四方傾危動亂,煙塵暴起,而隋煬帝還在濃香的綺羅叢中,神魂顛倒地做著溫柔夢。
這段以秾艷辭采描述隋煬帝放蕩逸樂的文字,深寓著作者對亡國之君的諷刺。作者落筆雖指向隋煬帝,但目光卻遠注陳后主,詩之結起則以陳后主荒淫覆滅為連環鉤帶。所以這樣安排,一是詩題曰 《春江花月夜詞》,而陳后主前作《玉樹后庭花》,隋煬帝后作《春江花月夜》,皆“綺艷相高,極于輕薄”之作,他們的淫靡生活情調如出一轍。二是陳后主與隋煬帝是前后相隨的兩個放蕩亡國之君,皆生于昏昏,亡于昏昏。而今呢,晚唐統治者又重步陳隋之后塵。顯然,詩以陳后主為起結是頗具深意的。詩之首寫陳后主《玉樹后庭花》一歌終了,四海涌起烏云,如花似錦的皇宮庭園,忽然化作一片青草荒蕪之地,只剩下秦淮河清冷無情的流水,還在向金陵舊都蕩漾著媚人的春色。陳后主的荒淫逸樂、身虜國滅,本應成為隋朝國君的前車之鑒,不料隋煬帝卻變本加厲,遠甚于此,導致隋王朝二世而亡。這一發端,既從詩題上生發聯想,借“玉樹后庭花”映襯“春江花月夜”,暗示出陳后主、隋煬帝二人結局一樣,又在詩歌意象組合上創新,構成起結之陳后主與中敘之隋煬帝相互交融,成為一而二,二而一的意象疊映。于是,首四所寫,作為隋煬帝后車之覆的一種鋪墊和預襯,加深了煬帝二世而亡的歷史深度。結尾二句更為巧妙。陳后主游宴詩中多次寫到嬌鶯,此詩則寫陳后主荒宮之曉鶯隔水飛來,陪伴隋煬帝,重溫“鶯喧雜管韻,鐘響帶風聲”(陳后主《上巳玄圃宣猷堂禊飲》)的帝王淫樂生活,暗喻隋煬帝的游宴逸樂與陳后主毫無二致。而從“濃香夢魂”直接轉入“荒宮曉鶯”,則使讀者產生一種錯覺,將結尾二句想象為隋煬帝幻夢中所見情景。據《隋遺錄》載,隋煬帝在江都游吳公宅雞臺時,曾恍惚與陳后主相遇,似幻似夢。此詩結句仿佛即描述了隋煬帝在夢境中隔著“西江水”,即秦淮河,見到曉鶯自后主荒臺飛來的情景。這樣,結句不僅與發端連環鉤鎖,顯示著結構的嚴謹,而且表現出隋煬帝與陳后主淫逸荒樂、亡身禍國的相互溝通與感應。總之,這種“起結連環”的寫法不僅結構新穎,而且顯示出高超的構思藝術與抒情技巧,深化、擴展了詩歌意蘊的歷史感,對于現代新詩創作也頗有借鑒意義。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巧作關鎖》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神龍掉尾》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