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切題《巧作關鎖》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起句)發端深妙,非春雪不稱。(起二句)二句領起全篇,俱以所見言。…… (結句)“夜”、“旦”二字相對作關鎖。“色”字仍與“看”字呼應。(何焯《義門讀書記》卷三十)
【詩例】
春雪
韓愈
看雪乘清旦,無人坐獨謠。
拂花輕尚起,落地暖初銷。
已訝陵歌扇,還來伴舞腰。
灑篁留半節,著柳送長條。
入鏡鸞窺沼,行天馬度橋。
遍階憐可掬,滿樹戲成搖。
江浪迎濤日,風毛縱獵朝。
弄閑時細轉,爭急勿驚飄。
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搗綃。
莫愁陰景促,夜色自相饒。
【解析】
“巧作關鎖”,揭橥出韓愈《春雪》詩起與結所運用的藝術技巧。其內涵,可分析為兩個層面。
第一,是起結以不同時間相呼應,即以“‘夜’、‘旦’二字相對作關鎖”。起句“看雪乘清旦”,領起全篇所寫春雪之輕盈、無聲、潔白、細小而又如浪如潮之美和詩人賞雪、訝雪、掬階上雪、搖樹上雪、弄空中雪之趣。結句“夜色自相饒”,則收束此全篇描寫。起句末字“旦”字,與結句首字“夜”字,前后遙相呼應,意味著詩人賞雪的時間是從早到晚整整一個白天,其興致則是無窮。這是起結以不同時間相呼應,從而深化全幅詩情之妙。
第二,是起結以相連情景相呼應,即“‘色’字仍與 ‘看’字呼應”。起句 “看雪乘清旦”的 “看”字,表示審美主體詩人對雪之欣賞。結句“夜色自相饒” (“饒”者,連也、添也、增益也),其中之“色”字,則表示審美對象入夜以后之雪色。一“看”字、一“色”字,前后回環映照,意味著:一、春夜雪色之美,不盡相同于白天雪色之美。二、春夜賞雪之趣,亦不相同于白天賞雪之趣。三、詩人將連夜賞雪,正如已整日賞雪。這是起結以相連情景相呼應,從而啟示結束以后之妙。白天賞雪是實寫,連夜賞雪是暗示,一實一虛,整合起來,便構成一幅晝夜賞雪圖之長卷。
起結巧作關鎖的藝術作用,顯然不等于起與結的藝術效果之和,而是形成生生不已的藝術發生機制。它不僅深化了全幅詩情,而且啟示結束以后。換言之,它不僅使詩情充滿于起結所示時間兩極之間,而且在不言之中默示出結束以后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司空圖《與極浦書》),“韻外之致”(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起結巧作關鎖從而啟示出結束以后,好比大畫家筆下的虛處留白,又好似大詞家筆下的 “掃處即生” (譚獻《詞辨》上卷評歐陽修《采桑子》首句“群芳過后西湖好”。歐詞是用此法于開端,用于實寫,其實也可以用于結束,用于虛寫),正是作品靈氣蕩漾之處,亦是讀者味之者無極之處。起結巧作關鎖的藝術特質,應有兩層意義: 一、全體大于部分之和。二、結束就是開端。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急語仍緩》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立意切題《起結連環》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