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借代》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就文字講,頷聯是流水對,非常自然。頸聯中“遠芳”、“晴翠”字都凝煉,都是代替“草”字,于此可悟詩中運用借代詞的方法。(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析》)
【詩例】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解析】
本詩是作者少年時所作。據唐張固《幽閑鼓吹》記載,白居易在貞元三年(787年)16歲時始從江南入京,去拜訪名士顧況時投獻的詩文即有此詩。顧況一看白居易的名字,很風趣地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言外之意是京師中生活費用昂貴,一般人很難呆得下。當他讀此詩到“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則馬上改口說:“道得個語,居亦易矣!”并大加揄揚,白居易也因此而得名。可見本詩在當時就為人們所稱道。
本詩又題作《賦得古原草送別》,是一首贊美春草之頑強生命力的頌歌。首聯破題,直接描述古原草的形象,“離離”二字表現其生氣勃勃,充滿生命活力的樣態,突出其生命力旺盛的特征。“一歲一枯榮”寫草榮枯,循環不已,本是很平常語,但細一品味,卻很有情致。作者未說“榮枯”而說“枯榮”,這不但是為諧韻的要求,更精妙是強調“榮”字,每年都要枯萎,但每年都要再生,都要繁榮,其感情色彩、表現力與“榮枯”大不相同。頷聯緊承前句 “一枯榮”而來,“野火燒不盡”寫其枯,但用“野火”一詞創造出一種壯烈宏偉的意境,更能突出春草生命力之頑強。“春風吹又生”寫其榮,春風化雨,春草復生,若綠茵鋪蓋大地,顯出勃勃生機。頸聯雖也寫草,但重點暗轉到古原上,并由此而引出尾聯的送別。“遠芳”、“晴翠”都是草的借代詞。“遠芳”寫草的清香可嗅,重在嗅覺形象,給人以芳香撲鼻之感;“晴翠”寫草的色彩在陽光照耀下格外鮮明碧透,重在視覺形象,給人以滿目鮮明之感。“侵”、“接”二字在意義上緊承“又生”,寫出春草的蔓延擴展之勢,進一步突出其生存競爭之強者的形象。尾聯則緊扣題目,詩法上屬于合。說人們在春草萋萋的的景色下送別友人會更增愁緒,那些芳草似乎也充滿離情別緒,真是“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全詩至此結束,緊扣題目,將“古原草送別”之意寫足,意境渾然天成。
喻守真說“遠芳”、“晴翠”代替草字,都是運用“借代”的方法。這里的借代實際屬于修辭學上的借代辭格,即用與本體有相關點的詞語來代替本體,從而使語言有變化,增加情趣。在詩中運用借代字可以避免字面的重復,豐富詩的表現力。比如本詩中的“遠芳”、“晴翠”兩個詞都是說春草的,但如果不用這兩個詞代替春草而直接用本詞,不僅字面重復,而且意境也索然寡味,正是這兩個詞的嵌入才增強了詩的活力和色彩感。借代詞的運用應注意兩點:一是一定要與所替代的本體有相關點,如這里的“遠芳”的“芳”字與春草的芳香有關,“晴翠”的“翠”字與春草的綠色有關,這樣才可使人們悟到是代指春草。二是要注意語言環境,在有上下文的暗示下,用借代詞才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如本詩這兩個詞的出現,前有“離離原上草”后有“萋萋滿別情”,讀者比較容易理解,才更增加詩的趣味。這種借代詞的運用在古詩中較常見,詠物詩中最多,幾乎可說是俯拾即是。如南朝齊王融《詠池上梨花詩》:“翻階沒細草,集水間疏萍。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全詩詠池上梨花飄落的情景。“流雪”、“繁星”是說飄落并浮在池塘水面上的花瓣仿佛是微微流動的雪花,傍晚看去,又宛如滿天的繁星。顯然,“流雪”“繁星”兩詞是代指梨花的。南朝謝宣城《詠薔薇》詩的開篇兩句說:“低枝詎勝葉,輕香幸自通。”“低枝”、“輕香”都是薔薇的借代詞,也是緊緊抓住薔薇枝條蔓生柔弱,花之幽香四溢的特征下筆的,與“遠芳”、“晴翠”之用法極為相近。在這方面最精彩流傳亦最廣泛的莫過于林逋《山園小梅》詩中詠嘆梅花所用的“疏影”“暗香”兩個借代詞。該詩前四句是:“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前兩句抒發對梅花的贊賞,突出其生活的環境和不同凡俗的高潔品格。“疏影”二句寫梅花的氣質風韻,真是出神入化,鬼斧神工之筆。“疏影”、“暗香”二詞用得極妙,既寫出梅花稀落疏朗的特點,又寫出其清幽的芳香之氣,再用水中倒影的橫斜之姿,黃昏月下之香氣的浮動烘托,梅花之神韻全出,實在令人陶醉。正因這兩個借代詞的藝術效果太強了,竟令后人拋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而將其作為梅花的代名詞,南宋詞人姜夔干脆用“疏影”、“暗香”為詞牌自度新曲,創作兩首獨標風韻的詠梅詞,在文學史上有很大影響。于此亦可見借代詞如用得好將收到何等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雙關》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反跌》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