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對聯轉換回斡》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
此等全講對聯轉換回斡。乃律詩之上乘,而亦衰于此。(王闿運《湘綺樓說詩》卷上)
【詩例】
和大夫邊春呈長安親故
楊巨源
嚴城吹笛思寒梅,二月冰河一半開。
紫陌詩情依舊在,黑山弓力畏春來。
游人曲岸看花發,走馬平沙獵雪回。
旌旆朝天不知晚,將星高處近三臺。
【解析】
楊巨源也是中唐頗有成就的詩人之一,尤精律詩,其七律曾被王夫之譽為“中唐第一高手”(《唐詩評選》),有很多佳作,不僅骨力蒼勁,且中二聯的對仗靈活多變。此詩的頷聯和頸聯,很可以體現出他在這方面的才華。
這是一首倡和的七律,從題目看,因見邊地春色來臨,所以與大夫倡和,作此詩以呈獻給長安的親人和朋友們。由于題目中既涉及到邊地,又涉及到長安,故要把兩地的人事合寫在格律嚴密、對仗工穩的七律中,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楊巨源此詩,卻處理得十分妥帖巧妙。當作者首聯寫了邊地的初春景色后,頷聯便把筆鋒轉到了長安,第三句的“紫陌詩情依舊在”便是就長安而言的,交待了地理方位。但作者剛寫了一句,第四句的“黑山弓力畏春來”,便一下轉到了對邊地風光的描寫。可邊地風光也只寫了一句,頸聯中的首句 (即第五句)又轉到長安,所謂“曲岸”,即長安城郊的曲江岸邊,每到初春,長安城中的游人便會絡繹不絕地來到此地,踏青游玩,觀賞春花的開放。可是,第五句剛寫到“看花發”,第六句又轉到了邊地,因為長安城中是沒有“走馬平沙”的景象的,這顯然又是就邊地景象而寫的。
一般說來,七律中的頷聯和頸聯在內容上進行轉換是經常有的,但多是兩句合寫一個內容后,再進行轉換。如杜甫《蜀相》頷聯“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兩句都寫諸葛祠的景色,然后頸聯再寫“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兩句都寫諸葛亮的平生業績。而此詩卻不一樣,是一句一轉,四句中凡三轉,而且地理空間的轉換跨度很大,這樣就更增加了此詩的難度。但楊巨源卻轉換得毫不費力,得心應手,即變化靈活,又符合平仄,保持了律詩中要求對仗的本色。真可謂駕馭自如,所以王闿運說:“此等全講對聯轉換回斡,乃律詩之上乘。”老實說,此詩的活力全在頷聯與頸聯。如果沒有當中二聯的層層轉換,此詩就未免顯得板滯了一些;有此二聯,全篇便有了生氣。又完全扣準了題面。因此,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此二聯轉換在全詩中所起的作用。
上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對起對收》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技巧·修辭用韻《中聯折句》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