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鑒》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續宋中興編年資治通鑒》15卷,一名《續宋編年資治通鑒》,南宋劉時舉撰。劉時舉生平不詳,此書所署作者職銜為“通直郎、戶部架閣、國史實錄院檢討兼編修官”,據《宋史·史嵩之傳》載,淳祐四年(1244)史嵩之遭父喪后起復右丞相兼樞密使,京學生劉時舉等上書反對,這個劉時舉大概就是本書作者。
此書上起宋高宗建炎元年(1126),下迄宋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按年記載南宋高、孝、光、寧4朝史事,成書當在理宗后期,但書末附有一段評議,稱“理宗撐柱五十年而后亡,不可謂非幸”云云,顯然出自宋亡之后,大概不是作者原文。清姚鼐在編修《四庫全書》時為此書寫的提要稿中提出了這樣一個推測:“是書稱宋官而中書元太祖為成吉思皇帝,是時舉已入元后所成。然其不載理宗后事,不可曉,疑本不止十五卷,后有所諱而去之邪?”這個推測是沒有根據的,所以后來紀昀在修改《四庫提要》時把這段話刪去了。書中所稱成吉思皇帝,應該是元人刊板時所改。此書最有價值的是孝宗、光宗、寧宗這一部分,其中光宗、寧宗兩朝雖不如《兩朝綱目備要》詳晰,但內容時有出入,可以互相補充。此書的缺點是記事不太完備,有些重要的歷史事件也遺漏了,從其內容來看,不是直接取材于實錄,而似取材于二手的材料,但在南宋后期史料缺乏的情況下,這部書仍有重要參考價值。
此書目前的通行本是《叢書集成初編》本。
上一篇:《經濟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續齊諧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