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蒼竹林寺(2),
杳杳鐘聲晚(3)。
荷笠帶斜陽(4),
青山獨歸遠。
【注釋】
(1)靈澈:原名湯澄源,中唐詩僧,當時為浙江會稽(今紹興市)云門山云門寺出家和尚。上人:對佛僧的尊稱。
(2)蒼蒼:深青色。竹林寺:故址在唐代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丹徒縣南)黃鶴山上,又名鶴林寺。東晉元帝大興中(318—321)建成。
(3)杳杳:幽遠而不見蹤影。
(4)荷笠:背負著斗笠。
【賞析心得】
詩人與靈澈相遇又相別于潤州,大約是代宗大歷四、五年(769—770),其時他已年過花甲了。當時待官在家,心情頗為郁悶。此時,靈澈云游江南,在潤州竹林寺作短期逗留,也即將歸山會稽。無論是入世之人還是出世之人,兩個都是失意人,他們一見如故,卻又不得不揮手告別,有點依依不舍。這首絕句便是描寫傍晚時分,詩人一程又一程,相送靈澈暫回竹林寺歸宿的情景。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作者與靈澈,一路相送,一路相談,相見恨晚,相別嫌早,巴不得相送之路無限延長,不見盡頭。哪知道,晚鐘撞響,鐘聲杳杳傳來,兩人知道,竹林寺就要到了,但詩人仍不愿分手,堅持相送。正當他倆相談甚歡,難舍難分時,隱藏在深山密林中的竹林寺已露出了尖尖檐角,靈澈不得不合十作別。揮別后,詩人仍佇立原地目送靈澈。“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只見高僧背負斗笠,神態瀟灑,夕陽斜射在身后,獨自向那青山中的寺廟快步疾行。詩人只見他的超塵身影越走越遠,最后消失在蒼茫夜色中。返回途中,他回味與上人的談話,受益匪淺,心中的郁悶早已化淡,對官場一時的失意也就等閑視之了。
上一篇:張說《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孟郊《送柳淳》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