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漢十一年,陳豨反[1],高祖自將,至邯鄲。》鑒賞
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后用蕭何計,誅淮陰侯,語在淮陰事中。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2]。諸君皆賀,召平獨吊[3]。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4]。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5],以今者淮陰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6],則上心說。”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7],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勉力百姓[8],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 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9]。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10]。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11]上心乃安。”于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12],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13]。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14]!”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15]。”相國因為民請曰[16]:“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17],愿令民得入田[18],毋收稿為禽獸食[19]。”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20],乃為請吾苑[21]。”乃下相國廷尉[22],械系之[23]。數日,王衛尉侍[24],前問曰:“相國何大罪[25],陛下系之暴也[26]?”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于民[27],故系治之。”王衛尉曰:“夫職事茍有便于民而請之[28],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29]!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 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30],李斯之分過[31],又何足法哉[32]。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33]。”高帝不懌[34]。是日,使使持節赦出[35]相國。 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謝[36]。 高帝曰:“相國休矣[37]! 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38],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段意】 敘劉邦對蕭何的疑忌,蕭何明哲保身的相應措施。蕭何兩次聽客之謀而自免,一次被劉邦監禁。
注釋
[1]陳豨:劉邦將領,漢初任趙國的相國,監督趙、代的軍隊,謀反被誅。傳附《史記·韓王信、盧綰列傳》。[2]都尉:比將軍略低的武官。[3]召(shao)平:人名。吊:致哀。[4]從召平以為名:指東陵瓜是用召平封號得名的。[5]非被矢石之事:沒有遭遇箭與石的危險。指蕭何沒有戰功。[6]佐軍:資助軍隊。[7]黥布:姓英,名布。因受過黥刑(在臉上刺字),又名黥布。布謀反被誅,事詳《史記·黥布列傳》。[8]拊循:安撫勉勵。[9]常復孳孳得民和:還要努力不倦地去贏得人民的擁護。孳孳,同“孜孜”,不懈怠。和,應和,此處為支持擁護的意思。[10]傾動:搖動。[11]賤:低價。貰(shi):賒欠。貸:借款。自污:自己敗壞名譽。[12]道遮行:在路上攔住(天子的)行進。[13]謁(ye):臣屬晚輩進見長上叫“謁”。[14]夫相國乃利民:那相國(的職權)是有利于民!言外之意,你卻在害民。[15]謝:謝罪,承認錯誤。[16]因:趁機。[17]上林:上林苑,皇帝的園林地。棄:荒廢不用。[18]田:通“佃”,耕種。[19]毋收稿為禽獸食:不用收禾稈(留下)做禽獸的飼料。稿:禾稈,麥秸。[20]賈(gu)人:商人。[21]苑:畜養禽獸并種林木的地方,此指上林苑。[22]下相國廷尉:把相國(蕭何)下交廷尉(辦罪)。廷尉,九卿之一,漢代最高司法官。[23]械系之:給蕭何帶上刑具。[24]王衛尉:姓王的衛尉。衛尉,掌宮門警衛的官。[25]何:什么。[26]系之暴也:突然地把他逮捕起來。暴,突然發生的樣子。[27]自媚于民:自己討好老百姓。[28]職事:職務的事。茍:假如。[29]奈何:如何。乃:竟。[30]秦以不聞其過:秦朝因不聽到它的過錯。[31]分過:分擔過錯。[32]法:效法。[33]“陛下”句:陛下怎么懷疑宰相如此淺薄? [34]不懌:不悅。[35]持節:拿著符節。節,使者的憑證。赦出:免罪放出。[36]徒跣(xian):赤腳步行,表示謝罪。[37]休矣:算了吧! 作止諫的婉辭,帶有不耐煩的口氣。[38]桀:夏末的君主。紂:商末的君主。
上一篇:《史記·外戚世家第十九·鉤弋夫人姓趙氏[1],河間人也[2].》鑒賞
下一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第三·韓非者,韓之諸公子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