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信武侯靳歙,以中涓從[1],起宛朐[2]。》鑒賞
攻濟陽[3]。破李由軍[4]。擊秦軍亳南[5]、開封東北,斬騎千人將一人,首五十七級,捕虜七十三人,賜爵封號臨平君。又戰藍田北[6],斬車司馬二人,騎長一人,首二十八級,捕虜五十七人。至霸上。沛公立為漢王,賜歙爵建武侯,遷為騎都尉[7]。
從定三秦。別西擊章平軍于隴西[8],破之,定隴西六縣,所將卒斬車司馬、候各四人,騎長十二人。從東擊楚,至彭城,漢軍敗,還保雍丘[9],去擊反者王武等[10]。略梁地[11],別將擊邢說軍甾南[12],破之,身得說都尉二人,司馬、候十二人[13],降吏卒四千六百八十人。破楚軍滎陽東[14]。三年,賜食邑四千二百戶。
別之河內[15],擊趙將賁郝軍朝歌[16],破之,所將卒得騎將二人,車馬二百五十匹。從攻安陽以東[17],至棘蒲[18],下七縣。別攻破趙軍,得其將司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從攻下邯鄲[19]。別下平陽[20],身斬守相,所將卒斬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鄴[21]。從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還軍敖倉,破項籍軍成皋南[22],擊絕楚餉道[23]。起滎陽至襄邑[24],破項冠軍魯下[25]。略地東至繒、郯、下邳[26],南至蘄、竹邑[27]。擊項悍濟陽下[28]。還擊項籍陳下[29],破之。別定江陵[30],降江陵柱國、大司馬以下八人[31],身得江陵王[32],生致之洛陽,因定南郡。從至陳,取楚王信[33],剖符世世勿絕,定食四千六百戶,號信武侯。
以騎都尉從擊代,攻韓信平城下[34],還軍東垣[35]。有功,遷為車騎將軍,并將梁、趙、齊、燕、楚車騎。別擊陳豨丞相敞[36],破之,因降曲逆[37]。從擊黥布有功,益封,定食五千三百戶。凡斬首九十級,虜百三十二人;別破軍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國各一,縣二十三;得王、柱國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
高后五年,歙卒,謚為肅侯。子亭代侯。二十一年,坐事國人過律[38],孝文后三年,奪侯,國除。
【段意】 寫靳歙隨劉邦攻秦破楚及其后擊陳豨、英布等人的戰功與所獲封賞。
注釋
[1]中涓:主管宮中清潔掃除的近臣。[2]宛朐(yuan qu):縣名,即冤句。故城在今山東菏澤西南。[3]濟陽:縣名,故城在今河南蘭考東北堌陽鎮。[4]李由:秦丞相李斯之子。[5]亳:都邑名,今河南商丘西南。[6]藍田:縣名,故城在今陜西藍田西灞河西岸。[7]都尉:比將軍略低的武官。[8]章平:章邯之子。隴西:郡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9]雍丘,縣名:即今河南杞縣。[10]王武:原屬項羽,降漢后又反叛。[11]略:奪取。梁:今河南東部地區。[12]邢說(yue):項羽將領。甾(zi):縣名,故城在今河南民權東。[13]司馬:管軍政和軍賦的官。候:軍候,管偵察的官。[14]滎陽:縣名,故城在今河南滎陽東北。[15]別之河內:分領軍隊前往河內。河內:地區名。戰國時,今武陟、新鄉、淇縣一帶黃河以北地區稱河內。[16]朝歌:邑名,今河南淇縣。[17]安陽:邑名,今河南安陽市西南。[18]棘蒲:邑名,今河北魏縣南。[19]邯鄲:秦縣名,故城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20]平陽:邑名,今河北臨漳西南。[21]鄴:縣名。故城在今河北臨漳西南。[22]成皋:關名,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西。[23]餉道:運送軍糧的道路。[24]襄邑:縣名,今河南睢縣。[25]魯:縣名,今山東曲阜市。[26]繒(zeng):縣名,故城在今山東蒼山西北。郯(tan):縣名,故城在今山東郯城北。下邳(pi):縣名,故城在今江蘇睢寧西北古邳鎮東。[27]蘄(qi):縣名,故城在今安徽宿縣南蘄縣集。竹邑:縣名,故城即今安徽宿縣符離集。西漢置竹縣,東漢改竹邑。此處疑有誤。[28]項悍:項羽的部屬。[29]陳:縣名,故城即今河南淮陽。[30]江陵:縣名,即今湖北江陵。[31]柱國:楚官名,最高武官。大司馬:官名,掌邦政。[32]江陵王:即臨江王。項羽封共敖為臨江王,都江陵。此為共敖之子共尉。[33]楚王信:即韓信。[34]韓信:韓王信。詳《韓信盧綰列傳》。[35]東垣:縣名,故城在今河北正定東南。[36]敞:侯敞。[37]曲逆:縣名,故城在今河北完縣東南。[38]事國人過律:役使所轄食邑人民超過法律規定。
上一篇:《代吏人為豨所詿誤劫略者[1],皆赦之[2].》鑒賞
下一篇:《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太史公》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