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竹杖,使問所從來,曰》鑒賞
“從東南身毒國[3],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4]”。或聞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5]。騫因盛言大夏在漢西南[6],慕中國,患匈〔奴〕隔其道,誠通蜀[7],身毒國,道便近,有利無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呂越人等,使間出西夷西[8],指求身毒國[9]。至滇,滇王嘗羌乃留[10],為求道西十馀輩[11]。歲馀,皆閉昆明[12],莫能通身毒國。
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使者還,因盛言滇大國,足事親附[14]。天子注意焉[15]。
【段意】寫漢武帝接受張騫的建議,在元狩年間派王然于等人第二次通西南夷。
注釋
[1]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2]張騫:西漢漢中成固(今陜西城固)人,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漢武帝命出使大月氏,相約共同夾攻匈奴。歷盡艱險,十三年后始返長安。后因軍功封博望侯。《漢書》有傳。大夏:西域國名,當今阿富汗北部地區。[3]身毒(yuandu)國:一作“乾毒”或“天竺”,即今印度。[4]得蜀賈人市:與蜀地的商人做買賣得來的。市:出售。[5]可:大約。[6]盛言:極力進言。[7]誠通蜀:如果能打通從蜀地通往身毒國的道路。誠:如果。[8]間出西夷西:暗中從筰、昆明等西夷的西面出發。[9]指求身毒國:目標所向是身毒國。[10]滇王嘗羌乃留:滇王嘗羌接待了漢使者。[11]為求道西十余輩:派了十幾批人為漢使者去尋找通向身毒國的道路。[12]皆閉昆明:道路都被昆明王擋死了。[13]漢孰與我大:漢與我比誰大。[14]足事親附:可以爭取他們親漢歸附。[15]注意焉:留意這件事。
上一篇:《史記·朝鮮列傳第五十五·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烏有先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