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孝文時[1],吳太子人見[2],得侍皇太子飲博[3]。》鑒賞
吳太子師傅皆楚人,輕悍,又素驕[4],博,爭道[5],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吳太子[6],殺之[7]。于是遣其喪歸葬[8]。至吳,吳王慍曰[9]:“天下同宗[10],死長安即葬長安[11],何必來葬為[12]!”復遣喪之長安葬[13]。吳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禮[14],稱病不朝[15]。京師知其以子故稱病不朝[16],驗問實不病[17],諸吳使來[18],輒系責治之[19]。吳王恐,為謀滋甚[20]。及后使人為秋請[21],上復責問吳使者[22]。使者對曰[23]:“王實不病,漢系治使者數輩[24],以故遂稱病。且夫‘察見淵中魚,不祥[25]’。今王始詐病[26],及覺[27],見責急[28],愈益閉[29],恐上誅之,計乃無聊[30]。唯上棄之而與更始[31]。”于是天子乃赦吳使者歸之[32],而賜吳王幾杖[33],老,不朝。吳得釋其罪[34],謀亦益解[35]。然其居國以銅鹽故[36],百姓無賦[37]。卒踐更,輒與平賈[38]。歲時存問茂材[39],賞賜閭里[40]。佗郡國吏欲來捕亡人者[41],訟共禁弗予[42]。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眾[43]。
【段意】 記劉濞與朝廷矛盾的產生和劉濞在封國內收買人心。孝文帝時,劉濞的兒子進京朝見,與皇太子博戲時發生爭執被皇太子用博盤打死。從此劉濞稱病不朝。朝廷責問,并多次懲罰、拘留吳使者。劉濞擔心受到懲處,陰謀反叛。后來天子赦免了劉濞的罪過。然而,劉濞仍在封國內收買民心。其收買民心的措施有:不向老百姓征收賦稅;士兵服役,給代役金;每逢年節,慰問才士,賞賜平民,庇護別的郡國追捕的逃亡者。這些措施實行了四十多年,老百姓都能被他使喚。
注釋
[1]孝文:即漢文帝劉恒。漢高祖子,立為代王。呂后死后,被大臣周勃等迎立為帝。前197年至157年在位。[2]吳太子:劉濞之子,名賢,字德明。入見:進京朝見。[3]侍:侍候,陪伴。皇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漢景帝。飲:飲食。博:博戲,又叫局戲。一種賭輸贏的游戲,與下棋相似。博局(類似棋盤)分十二道,對賽時,先擲采決定先后,然后行棋,棋子到終點得二籌,最后以得籌多少定輸贏。[4]素:一向,向來。[5]爭道:爭奪博局上棋子的通道。[6]引:爭奪。博局:博盤,類似棋盤。提(di):擲擊。[7]殺:擊斃。[8]遣:遣送。[9]慍(yun):生氣。[10]同宗:同一個祖先。意為劉氏都是一家人。[11]長安:西漢都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北。[12]來葬:歸葬。為: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13]之:往,到。[14]稍:逐漸。藩臣:諸侯。[15]稱病不朝:以生病為托辭不去朝拜天子。[16]京師:首都。這里代指朝廷。以:因。故:緣故,原因。[17]驗問:查問。[18]吳使:吳王的使者。[19]輒:就。系:捆綁。責:處罰。[20]為謀:策劃陰謀。指反叛。滋:更加。甚:厲害。[21]及:到。使:派遣。秋請:秋季朝見皇帝。[22]上:皇上。復:再次,又。[23]對:回答。[24]輩:起,批。[25]且夫:而且,再說。連接詞。察見淵中魚,不詳:喻皇帝察覺臣下的陰私,是不吉祥的,將有禍患。[26]詐病:假稱有病。[27]覺:發覺。[28]見:被。[29]閉:隱藏。[30]無聊:無可奈何,沒有辦法。[31]唯:希望。棄之:指放棄追究過去的過錯。更始:重新開始。[32]歸之:讓他們回去。[33]幾杖:幾案與手杖。供老人靠身和走路時扶持之用。[34]釋:赦免。[35]益:漸漸。解:放棄,消除。[36]居國:處理國事。銅鹽:指劉濞在封國內采銅鑄錢,煮海水生產鹽。[37]無賦:沒有賦稅負擔。[38]卒踐更,輒與平賈(jia):戍卒中有為得到錢代應征者服役的,政府收取應征者的代役金時,總是給予平價的優惠(支付給代征者時不足部分由政府補足)。踐更,說法不一。一說踐更是親自去服役,一說是代替應征者服役。平賈,即平價,平抑的價格。[39]歲時:一年中一定季節。歲,一年。時,指四季。存問:慰問。茂材:優秀的人才。[40]閭里:鄉里。此代指老百姓。[41]佗:同“他”,其他,別的。亡人:逃亡的人。[42]訟(rong):包容。此指保護逃亡者。共:通“供”,指供給逃亡者食宿。禁弗予:禁止(捕捉),不給予。[43]使:支使,支配。
上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七國反書聞天子[1],天子乃遣太尉條侯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2],往擊吳楚;》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