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儺文化論文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庹修明、顧樸光、羅廷華、劉振國等編,1989年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本書序言指出:儺文化是儺戲的母親,是儺戲賴以衍生、成長的豐厚土壤。儺文化是對于整個中華古文化圈的濃縮、抽象和擬人化處理,是全部社會歷史大系統中相當穩定而又容量很大的藝術分母。它融合了宗教、民俗、藝術、民族、人類的語言與歷史的文化積層,甚至還可能蘊涵著至今尚未被科學所認識的,帶有神秘色彩的某種密碼或符號。對儺文化的深入開掘和廣泛研討,具有重大的史學、文化學以及其他多種學科上的建設性意義。本書共收有關儺文化的研究論文20篇。內容涉及從古至今中華大地各兄弟民族,各地區中千姿百態的儺文化現象。考證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得出了很多富于學術意義與文獻價值的結論。如曲六乙的《中國各民族儺戲的分類、特征及其“活化石”價值》從宏觀角度著眼,微觀現象入手,對儺戲進行了科學化、系統性的探討。作者指出:儺戲由古至今經歷了三個重要的轉變:其一是從人的“神化”到神的人化。其二是從娛神到娛人的轉變。其三是從藝術的宗教化到宗教的藝術化的轉變。在談到儺戲的基本特征時作者指出:儺戲是多種宗教文化的混合物;儺戲匯蓄和積淀了上古到近代各個歷史時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間藝術;面具是儺戲造型藝術的重要手段;早期儺戲的演職員多由儺師們兼任;宗教是儺戲的母體,儺戲是宗教的附庸。在本書的多篇論文中,有的研究儺儀的歷史演變,有的分析儺堂戲與宗教的關系,有的探究軍儺及其藝術形態,有的考查貴州儺戲南縣的歷史淵源。其他有《禹步新探》、《藏戲與宗教》、《從‘古儺’到‘師公戲’》、《四川儺戲面面觀》等具有高度科研性的學術論文。
上一篇:《中興小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