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孝文八年,上憐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歲,乃封子安為阜陵侯,子勃為安陽侯,子賜為陽周侯,子良為東成侯。》鑒賞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1]。”上聞之,乃嘆曰:“堯舜放逐骨肉[2],周公殺管、蔡[3],天下稱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豈以我為貪淮南王地邪[4]?”乃徙城陽王王淮南故地[5],而追尊謚淮南王為厲王,置園復如諸侯儀[6]。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復故城陽。上憐淮南厲王廢法不軌,自使失國早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勃為衡山王,陽周侯賜為廬江王,皆復得厲王時地,叁分之。東城侯良前薨[7],無后也。
【段意】 寫漢文帝為避百姓疑己之嫌的做法。他憐念劉長,分別封其四個兒子為侯;又怕百姓疑己有貪占淮南王領地的私心,乃徙城陽王領淮南故地;追謚劉長為厲王,恢復他諸侯王應享之禮;最后除東成侯劉良已死無嗣未封王外,分別立其他三個兒子為王:劉勃為衡山王,劉賜為廬江王,劉安則繼父為淮南王。
注釋
[1]一尺布句:一尺布尚可縫衣而共穿,一斗粟尚可舂米而共吃,偏偏兄弟二人卻不能相容。[2]堯舜放逐骨肉:傳說共工、三苗、伯鯀、驩兜皆與堯舜同姓,但當他們要承繼黃帝、顓頊之位時,都被堯舜所驅逐。[3]周公殺管、蔡:管叔、蔡叔皆周武王的弟弟,曾伙同紂王之子武庚作亂,周公平亂后,殺死管叔,流放蔡叔。[4]天下豈以我為貪淮南王地邪:天下人(唱這歌)會不會是認為我因貪占淮南王領地(而逼劉長致死)呢? [5]城陽王:景王劉章之子,名喜。[6]置園復如諸侯儀:(為厲王)設置陵園,重新待之以諸侯王之禮遇。 [7]前薨:此前已經死了。周代,天子死稱“崩”,諸侯死稱“薨”(hōng)。
上一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盡誅所與謀者.》鑒賞
下一篇:《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孝景三年,吳楚七國反,吳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發兵應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