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丞相匡衡者,東海人也[1]。》鑒賞
好讀書,從博士受《詩》,家貧,衡傭作以給食飲。才下,數射策不中[2],至九,乃中丙科[3]。其經以不中科故明習[4]。補平原文學卒史[5]。數年,郡不尊敬。御史征之,以補百石屬薦為郎[6],而補博士,拜為太子少傅,而事孝元帝。孝元好《詩》,而遷為光祿勛[7],居殿中為師,授教左右,而縣官坐其旁聽[8],甚善之,日以尊貴。御史大夫鄭弘坐事免,而匡君為御史大夫。歲馀,韋丞相死,匡君代為丞相,封樂安侯[9]。以十年之間,不出長安城門而至丞相,豈非遇時而命也哉!
注釋
[1]東海:郡名。治所在郯縣(今山東郯城北)。[2]數射策不中:多次參加考試沒有考中。射策:漢代考試方法之一。[3]丙科:漢時考試取錄的第三等。[4]明習:詳明學習;通過仔細學習把它弄明白。[5]補:后補,表品位。平原:郡名,治所在平原縣(今山東平原西南)。文學卒史:官署屬吏的一種。[6]屬:類;品級。郎:皇帝侍從官的通稱。[7]光祿勛:掌領宿衛侍從的官。[8]縣官:天子古稱,即皇帝。[9]樂安:縣名,今山東博興。
上一篇:《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韋丞相玄成者,即前韋丞相子也.》鑒賞
下一篇:《史記·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深惟士之游宦所以至封侯者微甚[1],然多至御史大夫即去者[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