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復以中謁者從降下碭,以至彭城[1]。》鑒賞
項羽擊,大破漢王。漢王遁而西[2],嬰從還,軍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從擊破之。攻下黃[3],西收兵,軍于滎陽[4]。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車)騎將者,皆推故秦騎士重泉人李必、駱甲習騎兵[5],今為校尉[6],可為騎將。漢王欲拜之[7],必、甲曰:“臣故秦民,恐軍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騎者傅之[8]。”灌嬰雖少,然數力戰,乃拜灌嬰為中大夫[9],令李必、駱甲為左右校尉,將郎中騎兵擊楚騎于滎陽東[10],大破之。受詔別擊楚軍后,絕其餉道,起陽武至襄邑[11]。擊項羽之將項冠于魯下[12],破之,所將卒斬右司馬[13]、騎將各一人。擊破柘公、王武軍于燕西[14],所將卒斬樓煩將五人[15],連尹一人[16]。擊王武別將桓嬰白馬下[17],破之,所將卒斬都尉一人[18]。以騎渡河南[19],送漢王到洛陽,使北迎相國韓信軍于邯鄲[20]。還至敖倉[21],嬰遷為御史大夫[22]。
【段意】 寫自灌嬰跟隨劉邦攻占碭到送漢王到洛陽,迎相國韓信于邯鄲一段時間內所立下的歷次戰功和所受的封賞。
注釋
[1]彭城:古縣名,治所在今江蘇徐州市。[2]遁:逃跑。[3]黃:外黃,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杞縣東北。[4]滎陽: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是古代軍事要地。[5]故:從前的。重泉:古縣名,故城在今陜西蒲城縣東南。[6]校尉:次于將軍的武官。[7]拜:任命。[8]傅:輔肋。[9]中大夫:御史大夫的顧問官。[10]郎中騎兵:即郎中騎將,武官名。[11]襄邑: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睢縣。[12]魯:魯城,在今山東曲阜縣。下:附近。[13]右司馬:主管軍馬的官員。[14]燕: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延津縣東北。[15]樓煩: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朔縣東。古代此地人善于騎馬射箭,由此稱軍中善于騎射的人叫“樓煩”。[16]連尹:春秋時楚國主管射箭的官員。[17]白馬: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滑縣東。[18]都尉:低于將軍的武官。[19]河:黃河。[20]韓信,即淮陰侯韓信,劉邦大將,當時是趙國的相國。邯鄲:古郡名,治所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21]敖倉:秦代建立的著名大糧倉,在今河南滎陽縣境內的敖山上。[22]御史大夫:秦漢時官名,相當于副丞相。
上一篇:《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沛公立為漢王,拜嬰為郎中[1].》鑒賞
下一篇:《史記·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漢王立為皇帝,賜益嬰邑三千戶.》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