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春申君巧讓太子歸楚》鑒賞
(節自 《春申君列傳》)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于秦,秦留之數年。
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善①。于是,黃歇乃說應侯曰: “相國誠善楚太子乎?” 應侯曰: “然。” 歇曰: “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②。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愿相國熟慮之。” 應侯以聞秦王。秦王曰: “令楚太子之傅先往問楚王之疾,返而后圖之。”
黃歇為楚太子計曰: “秦之留太子也,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憂之甚。而陽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陽文君子必立為后。太子不得奉宗廟矣! 不如亡秦,與使者俱出。臣請止,以死當之。” 楚太子因變衣服,為楚使者御以出關。而黃歇守舍,常為謝病。度太子已遠,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 “楚太子已歸出遠矣,歇當死,愿賜死。” 昭王大怒,欲聽其自殺也。應侯曰: “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③,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無罪而歸之以親楚。”秦因遣黃歇。
歇至楚三月,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
【譯文】 黃歇 (春申君) 與秦國簽了結盟條約回到楚國,楚國派他和太子完作為人質去到秦國,秦國扣留他們好幾年。
后來,楚國的頃襄王病了,太子不能回去。但楚太子與秦國的宰相應侯范睢很友好。于是,黃歇便游說應侯道: “你相國與楚太子是真誠友好嗎?” 應侯說: “當然是!” 黃歇說: “現在楚王生病,恐怕好不了啦。你們秦國不如讓太子回去。如果太子繼位為王,日后他侍奉秦國必定很厚重,而你相國的恩德是沒有止境的。這是親近同盟國,那就像儲蓄了一個萬乘之國呀! 若不放他回去,他則是咸陽一個庶民百姓。楚國另立太子,必定不會侍奉你秦國,這樣秦國不但失去同盟國,而且斷絕了萬乘之國的和睦,這不是好計策呀。請相國仔細想想吧!” 應侯把黃歇的意思告之秦王。秦王說: “叫楚太子的師傅先回去探視楚王的病,等他轉來后再作處理。”
黃歇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就替楚太子設計說: “秦國之所以扣留太子,是打算用此謀求利益。而今你的力量還不能夠給利益予秦呀! 我為此十分憂心。而且陽文君有兩個兒子在楚宮中,楚王若是大命歸天,太子不在,那陽文君的兒子必定會繼立王位,太子你就不能供奉宗廟了。你不如逃出秦國去,與回國的使者一同出走。我請求留下,用生命擔當這一切。” 楚太子因此更換了衣服,裝成楚國使者車夫而得以混出了關。黃歇守在客舍中,常常稱病謝客不出。他估計太子已走得很遠了,秦國派人已追不到了,他便自己對秦昭王說: “楚太子回國已走出秦國很遠了。我黃歇應當死罪,請賜我死吧!”秦昭王大發其怒,打算任他自殺。應侯范睢說: “黃歇作為人臣,能挺身而出為維護他的主子而犧牲性命,楚太子即位,必定重用黃歇,所以不如將他無罪放回楚國,以便與楚國相親。” 秦國因而遣送黃歇回國。
黃歇回到楚國三個月,楚頃襄王死。太子完繼位,他就是楚考烈王。
【鑒賞】 本文緊接《春申君說秦昭王結盟》一文,寫春申君與太子完俱作為人質留秦數年之后,楚頃襄王病危,他如何設計巧讓太子歸楚,繼承王位。要從虎狼之秦出走,談何容易。所以,楚太子完的歸楚,充分表現了春申君的聰明、智慧、膽識與對楚的忠心。
首先,春申君說動應侯范睢。他從太子歸楚與否牽涉到今后誰當楚王的角度來游說: 若太子完歸楚,必繼位為楚王,則對秦及應侯都會厚重之,秦國就可得萬乘之國的友誼,應侯就會得到太子無窮的感恩; 若太子完不歸楚,繼續在秦當人質,最后只能成為咸陽一布衣,無權無勢。而楚另立太子,必然不尊重秦。春申君這種關于秦國利弊的陳述,已得到應侯的認可,但秦昭王只同意太子傅先歸楚探視楚王疾,然后再處理。
其次,春申君設計。春申君感到事情不妙,于是獻計于太子,叫他巧扮成使者的車夫逃回楚國,他留在秦國應付事變。果然,太子逃走后,他常稱病謝客。估計太子已走很遠,秦兵無法追趕之時,才到秦昭王那里去自請死罪。后來,在應侯范睢的勸解下,秦王才沒有殺他,放他回楚。
全文圍繞太子能否歸楚展開了謀略的斗爭,春申君從游說應侯到太子出逃,他那種為楚國、為太子而愿犧牲自己的耿耿忠心,以及有智有謀的膽略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從寫法來看,文章有頭有尾,結構完整; 說理清晰,入情入理;雖以對話為主,但人物的聲容音貌,歷歷在目。
注釋
①應侯: 即秦相范睢,號應侯。②咸陽: 秦國都城,故城在今陜西長安縣東。布衣: 普通庶民。③徇: 即殉。意為維護某種事物或追求某種理想而犧牲生命。
上一篇:《史記·春申君說秦昭王結盟》鑒賞
下一篇:《史記·范睢相秦》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