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留侯世家第二十五·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1],有一老父,衣褐[2],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3],顧謂良》鑒賞
“孺子[4],下取履!”良鄂然[5],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父曰:“履我![6]”良業為取履[7],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8],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蔽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9],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蔽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10],父亦來,喜曰:“當如是?!背鲆痪帟?sup>[11],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12]。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13],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14]?!彼烊?,無他言,不復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15]。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居下邳,為任俠。項伯常殺人[16],從良匿[17]。
【段意】 寫張良亡匿下邳,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遂隱忍勤學,靜觀時變。
注釋
[1]閑:閑暇。從容:隨便的樣子。圯(yi):橋。[2]衣褐:穿著粗布短衣。[3]直墮:故意掉下。[4]孺子:小伙子。[5]鄂然:鄂通“愕”,驚訝的樣子。[6]履我:給我穿上鞋子。[7]業:既然、已經。[8]里所:一里光景。[9]期:約會。[10]有頃:過了一會兒。[11]一編本:即一本書。編,通“篇”。[12]興:興起。指政局會有變動,張良將有所作為。[13]濟北:濟水之北。[14]谷城山:又名黃山,在今山東東阿東北。[15]《太公兵法》:相傳是西周姜太公所著的兵書。[16]項伯:名纏,項羽族叔,入漢朝封為射陽侯。常:通“嘗”,曾經。[17]從良匿:依靠張良的幫助躲藏起來。
上一篇:《史記·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史記·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后十年[1],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