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肋編》簡介|鑒賞
宋代文言軼事小說。三卷。宋莊綽撰。關(guān)于本書書名,作者自序說,取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殊可惜” (三國楊修語)意。有涵芬樓輯《宋人小說》本、影元鈔本、傅增湘手校本,文瀾閣補(bǔ)鈔本, 《琳瑯秘室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等。又《說郛》本、《五朝小說》本一卷,不全。今有以涵芬樓本為底本校理的排印本。
本書所記多唐宋人事,或懷傷國之情,或具諧謔之趣。如卷下《徽宗北狩孫賣魚前知》 (標(biāo)題系今排印本所加):
楚州有賣魚人姓孫,頗前知人災(zāi)福,時呼孫賣魚。宣和間,上皇聞之,召至京師,館于寶箓宮道院。一日懷蒸餅一枚,坐一小殿中。已而,上皇駕至,遍詣諸殿燒香,末乃至小殿。 時日高,拜跪既久,上覺微餒。孫見之,即出懷中蒸餅云:“可以點心。”上皇雖訝其異,然未肯接。孫云:“后來此亦難得食也。”時莫悟其言,明年遂有沙漠之行,人始解其識。
孫賣魚掏出蒸餅請皇帝吃,說:“可以點心”;皇帝雖然已有餓感,而且對孫賣魚的話感到驚訝,但仍然不肯接。這里,在皇帝面前孫賣魚從容自若的動作,妙算如神,在孫賣魚面前皇帝驚訝的神態(tài),要面子而放不下架子的尷尬,都被刻劃得維妙維肖。故事內(nèi)容雖不復(fù)雜,情節(jié)也無起伏,但卻意味雋永,耐人咀嚼,詼諧打趣之中不言自明地透出一種平民性傾向。
由于作者信奉佛教,書中也記述了不少神異、報應(yīng)之事。
除此之外,所涉內(nèi)容尚多,記史實,考名物,講字義,述習(xí)俗,辨古籍,多有精到之處。《四庫提要》謂與周密《齊東野語》相埒,非陶宗儀《輟耕錄》可及。
上一篇:《飛英聲》簡介|鑒賞
下一篇:《黑革囊》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