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空中渲染傳神阿堵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海綃翁曰: “南樓”七字,空際轉身,是覺翁神力獨運處。“細雨”二句,空中渲染,傳神阿堵。解此二處,讀吳詞方有入處。(陳洵 《海綃說詞)
【詞例】
高 陽 臺
落 梅
吳文英
宮粉雕痕,仙云墮影,無人野水荒灣。古石埋香,金沙鎖骨連環。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里關山。半飄零,庭上黃昏,月冷闌干。壽陽空理愁鸞。問誰調玉髓,暗補香瘢?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離魂難倩招清些,夢縞衣、解珮溪邊。最愁人,啼鳥晴明,葉底青圓。
【解析】渲染,是中國畫的一種技巧。畫家把水墨或淡顏色涂抹在畫面,使色彩濃淡勻凈,稱為渲染。而文學上的渲染,則是通過對環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作多方面描寫、形容、烘托,以突出人和物的形象或突出某事,從而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而詞學中的“空中渲染”,則是說詞人所描寫、形容、烘托的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雖然是真實的,但被渲染的人、物、事,一般的讀者在驟讀之際,比較難確定其對象。當然,被渲染的對象是肯定存在的,只是詩人在渲染時兼用暗示、象征等手法,使得被渲染的對象處在虛實、真幻之間,給人一種飄緲奇幻之感罷了。“傳神阿堵”,語出《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顧曰: ‘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阿堵,這、這個。顧長康畫人,借助點睛來傳神。“空中渲染,傳神阿堵”,就是通過渲染,使詞人所要表現的人、物、事若真若幻,若實若虛,傳神動人。詞中的渲染,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高陽臺》 上片,首五句言山野之落梅,“南樓”二句寓離索之思,“半飄零”三句言庭院之落梅。下片,用“壽陽”、“孤山”有關梅花故事渲染。接著,以倩女離魂、江妃解佩兩個故事暗扣梅花的離落,再次寄離索之思。“最愁人”三句,“葉底青圓”抒發歲月蹉跎之悵悔。此詞用典較多,不太易讀。“金沙鎖骨連環”,黃庭堅 《戲答陳季常寄黃州山中連理松枝》 :“金沙灘頭鎖子骨,不妨隨俗暫嬋娟。”金沙灘,見 《五燈會元》 卷十一 “風穴沼禪師法嗣”條: “金沙灘上馬郎婦。”馬郎婦,世言觀音化身。鎖骨連環,見 《太平廣記》 卷一百一“延州婦人”條(出 《續玄怪錄》),用美婦人鎖骨菩薩死葬其骨如鎖的故事補充、形容落梅的埋香。海綃翁說夢窗詞主要是放在技巧方面,所以說解讀此詞應放在 “ ‘南樓’ 七字”及 “細雨’ 二句”二處上。而對一般讀者來說,要讀懂此詞,還須掃清用典的障礙,限于篇幅,我們不再作一一解說。
俞陛云評說此詞,以為 “論者謂夢窗言情諸作,皆為所眷彼姝而發,雖未必盡然,但此詞當有所指。”(《唐五代宋詞選釋》) “彼殊”指的是杭州亡妾。當然,不能說詠落梅就是詠亡妾,傷落梅就是悼亡妾,但此詞確寄寓了詞人對亡妾的追念和傷悼之情。正因為詠落梅與詠亡妾,只在離合之間、虛實之間、真幻之間、有無之間,故海綃翁兩次拈出 “空中”以形容之,俞陛云也說: “詞意凄然,正如 《曝書亭詞》 所謂 ‘一半是空中傳恨’ 。” (同上引)
“南樓不恨吹橫笛”,用李白《與李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南樓聽笛,詞人說 “不恨”,是退一步為了進兩步的說法,為下文“恨”字蓄勢。前五句但賦落梅而已,而非關人事。此句是由但賦梅花轉入梅與人事隱約合寫的關鍵。“恨曉風、千里關山”,寓離索之思。“半飄零,庭上黃昏,月冷闌干”,表面寫庭院落梅,而愛妾亡后冷寞凄涼的情狀亦仿佛可見。故海綃翁云: “‘南樓’七字,空際轉身,是覺翁神力獨運處。”
“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孤山在杭州西湖,宋林逋曾隱居于此,種梅養鶴以自娛,人稱 “梅妻鶴子”; 他寫有 《山園小梅》 等多首的梅花詩詞。“孤山”與詠落梅綰合,重要的還在于有意無意地點出杭州其地,亡妾人事亦隱然其中。鴻雁秋去春來,當它歸回孤山之時,但見春寒料峭、細雨迷濛,今已非昔; 詞人昔日曾與愛妾在此訪梅問鶴,探尋林處士行蹤,今日但見一片凄迷景色而已。這兩句是此詞的點睛之筆,一方面是詞筆仍不離落梅,另一方面有關愛妾的人、事、情感卻隱約其間,傳出詞人的怨恨,故海綃翁說: “‘細雨’ 二句,空中渲染,傳神阿堵。”上文我們說過,“壽陽”也是用典,也是渲染,那么,海綃翁為什么不說這一處也是 “空際渲染,傳神阿堵”呢? “壽陽”出《雜五行書》 :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太平御覽》 卷三十引) “鸞”,鸞鏡。“壽陽空理愁鸞”,言壽陽公主已無梅花助妝。這句雖然也是渲染落梅,但也僅僅是渲染落梅而已,從典故本身找不出與杭州愛妾人事的直接聯系,系一般的用事,故不是傳神之筆。
夢窗詞 “空中渲染,傳神阿堵”的例子還不少。下面再舉二例。《浣溪沙》 上片云:“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首句,夢游與伊人相處之舊地,然門隔花深,伊人不見。后二句,夢中恍惚見伊人含愁歸來而搴簾。“玉纖”句,渲染夢境,實又是伊人昔日搴簾之態,詞人對伊人憶念之情自在其中,已經可以聞到伊人的香氣并且見到伊人所搴之帷簾的響動,然而伊人不見。海綃翁評此句,以為“是真是幻,傳神阿堵”。《探芳信 (一作訊)》(為春瘦) 寫一舞姬傷別,下片換頭“嬌嫩強拈繡”亦是點睛傳神之筆。海綃翁云: “ ‘斗草’ ‘探花’ ,佳時易過,雨聲如此,晴晝奈何。曰 ‘年年’ ,則離非一日。曰 ‘半中酒’ ,則此懷何堪。用兩層逼出換頭一句。以下全寫 ‘相思’ ,(按: 原詞為: ‘暗背里相思,閑供晴晝……’) ‘相思’ 是骨。外面只見‘嬌嫩’,傳神阿堵。須理會此兩句。”詞人以舞姬人前的“嬌嫩”,反襯人后她的“相思”。“嬌嫩”后“拈繡”前著一“強”字,則“嬌嫩”不是真而是假。經此句渲染而跌出 “相思”,更見舞人內心的痛苦,故海綃翁亦許以“傳神阿堵”之評。
上一篇:詠物類·步武梅溪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語語雙關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