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閑適之詞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黃玉林《酹江月》云(略)每獨行吟歌之,不惟有隱士出塵之想,兼如仙客御風之游矣。昔人謂“詩情不似曲情多”,信然。(楊慎《詞品》卷二)
【詞例】
酹 江 月
黃 昇
吾廬何有,有一灣蓮蕩,數間茅宇。斷塹疏籬聊補葺,那得粉墻朱戶。禾黍西風,雞豚曉日,活脫田家趣。客來茶罷,自挑野菜同煮。多少甲第連云,十眉環座,人醉黃金塢。回首邯鄲春夢破,零落珠歌翠舞。得似衰翁,蕭然陋巷,長作溪山主。紫芝可采,更尋巖谷深處。
【解析】閑適,清閑安逸。《新唐書》 卷119《白居易傳贊》: “居易在元和、長慶時,與元稹俱有名,最長于詩,……其自敘言:‘關美刺者,謂之諷諭; 詠性情者,謂之閑適”。在《與元九書》 中云:“謂之 ‘諷諭詩’,兼濟之志也; 謂之 ‘閑適詩’,獨善之義也。”又稱:“至于諷諭者,意激而言質,閑適者,思澹而辭迂”。從這里,可看出諷諭詩與閑適詩之迥異其趣,又可了解閑適之內涵,乃在自詠性情,而詩風趨于清澹閑雅。
黃昇叔旸,號玉林。胡季直謂其“早棄科舉,雅意讀書,吟詠自適”。《全宋詞》 調下有題:《戲題玉林》,首句“吾廬”亦作“玉林”。開篇即寫他自己的居處。“吾廬(玉林)何有?”“起句貴突兀”(沈德潛 《說詩晬語》),以下至上闋結拍皆寫其“有”。首先說,茅屋前有池沼,里面遍植芳蓮,景色倒也清幽。王安石晚年居金陵鐘山南的半山園,其《菩薩蠻》首句謂“數家茅屋閑臨水。”另 《漁家傲》云:“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從寫環境的清幽說,頗相似,但接下來一介書生的黃昇,與先“判江寧府”后封為“荊國公”的王安石,實際生活還是大不相同的 。他“斷塹疏籬”仍得“補葺”。“塹”,這里是壕溝意,或云“塹埳”,即深坑。“那得粉墻朱戶”意謂那得似粉墻朱戶的富貴人家。這句有自嘲、嘲人且又聊以自慰意。請看:待到秋日,西風起,禾黍登場,旭日普照,雞豚(小豬) 成群,一片歡快:這可是活脫脫的“田家樂”呵!《通俗編·狀貌》: “ ‘楊萬里詩:‘小春活脫是春時’。史彌寧詩:‘楚山活脫青屏樣’。按俗謂似之至曰活脫也”。前結 “客來”兩句,深一層表現出 “活脫田家趣”。詞的上闋,在稍有感慨中,生動活潑地表現出鄉居生活的歡樂。樸中有靈,淡中有味,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使人頓生真實親切之感。
過片正如沈義父 《樂府指迷》 所云:“過處,多是自敘,若才高者,才能發起別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換頭三句,另起“別意”,從與己相對的一方說起,其實是為了對比、襯托 “原意”。“甲第”,本謂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顯貴的宅第。《史記》 卷12 《孝武本紀》: “賜列侯甲第,僮千人。”裴駰集解:“《漢書音義》 曰:“有甲乙第次,故曰第”。崔顥 《長安道》 詩:“長安甲第高入云,誰家居住霍將軍”。這樣的人家,高朋滿座,歡歌醉舞,別是一番景象。但是,“回首邯鄲春夢破,零落珠歌翠舞”。唐人沈既濟 《枕中記》載: 有盧生者,在邯鄲旅途中遇道士呂公,翁以枕生,生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及醒,主人炊黃梁尚未熟 (故又稱 《黃梁夢》) ,后因喻好夢成空,繁華事散。王安石 《中年》 詩:“中年許國邯鄲夢,晚歲還家壙壤游。”這幾句大有馬致遠 〔雙調·夜行船〕《秋思》的情味:“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意。這里用 “甲第連云”、“黃金塢”、“珠歌翠舞”等寫盡富貴之家氣象: 有的直述(“多少”三句),有的用慨嘆語氣:“回首”者,不堪回首也;“珠歌翠舞”,何其艷麗享樂,而如今卻衰敗了(“零落”)作衰敗、喪敗解。曹植《箜篌引》: “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而作者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映襯烘托下面數句:“得似衰翁”即 “那得似衰翁”(自指); “蕭然陋巷,應開頭 “數間茅屋”、“斷塹疏籬”。結以 “紫芝可采,更尋幽谷深處”,愈表現出雖住所簡樸,家境清寒,卻勝過那如過眼煙云的富貴之家,自有其生活情趣。由此可知,下闋用的是兩相對比寫法。“紫芝”,菌名,木耳的一種,可作菜食,入藥。《樂府詩集》 卷85 《琴曲歌辭》 漢四皓 《采芝操》:“曄曄紫芝,可以療饑”。陶潛 《贈羊長史》詩:“紫芝誰復采,深谷久應蕪”。正有表示自己如漢初商山四皓不受高祖劉邦召,甘愿隱居林泉之意。
此詞跌宕有致,淺而不俗,淡而有味,恰切地表達出一個厭富貴甘清貧的視功名利祿如浮云的 “泉石清士”(閩帥樓秋房語)的襟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 “其詞亦上逼少游,近摹白石”而又是蕭疏澹雅的。
不過同為 “閑適之詞”,有的近于超詣自然。葛立方《韻語陽秋》卷3云:“若睹道者,出語自然超詣,非常人能蹈其軌轍也。山谷嘗跋淵明詩卷云:‘血氣方剛時,讀此詩如嚼枯木。及綿歷世事,如決定無所用智’。又嘗云:‘謝康樂庾義城之詩,爐錘之功,不遺余力,然未能窺彭澤數仞之墻者,二子有意于俗人贊毀其工拙,淵明直寄焉’。持是以論淵明詩,亦可以見其關鍵也”。這主要是指陶詩與“爐錘之功,不遺余力”者異,而貴在“寄至味于淡泊”(蘇輯語),外似淡泊而中有至味焉。另方面,“閑適之詞”,有的近于放任曠達。晉·張翰認為: 孜孜以求功名利祿,“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見 《晉書·張翰傳》) 。尋求眼前的安逸閑適,表現出他的性之所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行為豁達,置世俗議論于度外,而無榮辱得失之累。所謂“胸中具有道理,眼底自無障礙”。成竹在胸,自有一種支撐的力量。因此,觀物處世,隨緣自適,樂天安命。黃昇這首《酹江月》近于后者,但從語言說亦有 “寄至味于淡泊”意蘊,可稱一篇佳作。
上一篇:風格類·沉著而空靈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昵狎溫柔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