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景類·善狀景物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少游《畫堂春》“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之句,善于狀景物。至于“香篆暗銷鸞鳳,畫屏縈繞瀟湘”二句,便含無限思量意思,此其有感而作也。(周濟《宋四家詞選》)
【詞例】
畫 堂 春
秦 觀
東風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寶篆煙銷鸞鳳,畫屏云鎖瀟湘。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解析】 “寫景妙絕”是就修辭而言的,是說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通過錘煉詞語、布局謀篇,把景物描寫得活靈活現,令人擊節稱嘆。這是在造語上爐火純青時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象張先、李清照等詞人在這方面都有名篇佳什。這種藝術技巧歷來為詞人所追求,但達到極至者卻不多。秦觀的這首 《畫堂春》 便是這方面的典范作品。這是一首描寫美人春睡的詞,詞的主題仍是傳統的傷春懷人,但這一古老的題材經過秦觀的藝術處理卻別具情致,這也突出地表現在景物描寫上。
“東風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詞的起筆詩人便從宏觀入手描寫暮春時的景致。春風吹拂著裊娜多姿的嫩柳,天也一天比一天長了,雨過天晴,一縷斜陽正映照著芳草。起句雖平,但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在煉字,“雨余芳草斜陽”將三個名詞并列,毫不板滯,這與元人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環境正為美人春睡做了鋪墊。“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是美人睡醒時對春光的感受。又一場春雨打過,杏花凋零,而凋零的杏花混入泥中又正巧被燕子連泥一起銜著去筑巢,因此燕巢也帶有香氣了。這一場春雨下得這么久,真把這位美人睡壞了。實際上“杏花零落燕泥香”和前句“雨余芳草斜陽”正是從溫庭筠 《菩薩蠻》: “雨后卻斜陽,杏花零落香”中化出。所不同的是溫詞只是狀雨后之景,而淮海詞則把幾個動作濃縮在一句之中,增強了詞語的厚度,體物之妙,惹人遐想。無怪乎王國維說:“雖自此脫胎,而實有出藍之妙。”(《詞辯·眉批》)秦觀的這一名句也頗啟迪后人,象李清照的 “風住塵香花已盡”,(《武陵春》)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等等。“睡損紅妝”可視為雙關語,一方面指美人,另一方面也指服飾。因為這位美人和衣而臥,致使“愁損羅衣金線”,從中可以看出其“愁”,這“愁”一是指落花引起的愁緒,一是看到燕筑巢而人不歸,景中蘊情,真是妙絕。
下片寫夜里失眠,仍是用景語來表現這種心理。“寶篆煙銷龍鳳,畫屏云鎖瀟湘”寫室內的陳設,而這種陳設是經過選擇了的與主人公情愫相關的事物。“寶篆”即篆香,香作篆紋;“鸞鳳”即香的形狀似鸞鳳。“云鎖瀟湘”指畫屏上的圖案,這里當是瀟湘煙云圖。如秦觀 《浣溪沙》“淡煙流水畫屏幽”即畫屏上所繪為淡煙流水圖。“寶篆煙銷龍鳳”是說夜已深,主人公長時間不能入眠,百無聊賴,只專注快要燃盡的香;“畫屏云鎖瀟湘”則流露出所思念之人在瀟湘那邊,“云鎖”又使畫面富于動感。“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最終點題,收束全篇。暮春時節,余寒猶存,尤其是在夜里表現得更為明顯,“微透”正是此意。“薄羅裳”表明主人公身份,這是顧影自憐。“無限思量” 象一把鑰匙,把主人公日夜顛倒,生活規律失調的原因都予以解答了; 也如一條紅線,把全詞的景語全部貫串起來。很顯然,這 “無限思量”是不能自已的。
這首詞以 “寫景妙絕”著稱,詩人用白描手法描寫主人公所處的環境。上片先寫室外之景,尤其是 “柳”和 “芳草”都是懷人的象征,是情化了的自然。這樣開篇看似平平,實際已嵌入了情感。接著又描寫 “杏花零落”、“燕泥香”這里含有破碎和企盼的意蘊,“流水落花春去也”,這不盡的情思遂導致主人公 “晝寢”,層層推進。下片把筆觸深入室內,通過 “寶篆煙銷”,“畫屏云鎖瀟湘”、“夜寒微透”等令人寂寞的意象,來補足主人公的情感,構成完美的意境。《草堂詩余雋》 卷四 “眉批”謂此詞,“句句寫景入畫,言少而意甚多。”此為的評。淮海詞素以描寫迷離傷懷而著稱,而這首詞又經過詩人的渲染,使情與景達到了完整的統一,句句寫景,字字關情,真是極煉不如不煉,堪為后人用這種技巧創作的范式。
上一篇:寫景類·情景相副,宛轉關生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記敘類·事真語妙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