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類·景中有人,便增姿態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詠“蘇堤春曉”,則言曉妝之人; 詠“平湖秋月”,則言倚闌之人; 此詠“殘雪”,則言尋梅及踏雪之人。景中有人,便增姿態,詞家之思路也。(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詞例】
木蘭花慢
斷橋殘雪
周 密
覓梅花信息,擁吟袖,暮鞭寒。自放鶴人歸,月香水影,詩冷孤山。等閑,泮寒晛暖, 看融城、御水到人間。 瓦隴竹根更好, 柳邊小駐游鞍。 瑯玕,半倚云灣。孤棹晚,載詩還。是醉魂醒處,畫橋第二,奩月初三。東闌,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濕錦鹓斑。還見晴波漲綠,謝池夢草相關。
【解析】此詞是周密題詠西湖十景的組詞之一。向來吟詠勝景的倡和之作,多以寫景為主,即使寫人,這被寫的人,也是作為客體存在的人,形同于景物。狀物取景的詞人主體,往往并不直接在詞中出現,詞人的著眼點,在景不在人;主要在展現令人欣悅的自然景致,而不在展現欣賞自然景物的主體審美心理過程。前者的代表作品柳永的《望海潮》“東南形勝”,這類詞作往往因景致和詞藻的堆垛而有質實之病。南宋以后,由于“英雄崇拜”普遍讓位于“隱士崇拜”的價值觀變化,江湖詞人以湖山清賞吟詠風物為尚的審美情趣,成為時代的普遍時尚,吟詠勝景之詞,亦由展現令人欣悅的自然景致,轉為展現欣賞自然景物的詞人主體審美過程。周密此詞,題詠西湖勝景之一的斷橋殘雪,其獨特處,在于將以往被置于詞外的主體,直接置身景中,使人景相映,情景相融,使單純的自然景致和游賞,因詞人的感懷變得意蘊層深,宛曲動人,所謂 “景中有人,便增姿態,詞家之思路也”,因為 “詞之為體,要眇宜修”,借景寓人之 “幽約怨悱”意緒,正是詞人也是周密此詞的長處。
發端三句,經寫冬末春初的輕寒薄暮之中,信步而來斷橋殘雪中尋探梅花信息的詞人。“自放鶴人歸”三句,觸物感舊,以林逋代指故人故游去后,詩冷孤山的幽寂,映帶出斷橋殘雪、孤山之畔早梅 “月香水影”的疏淡幽韻,并且由此帶出昔日林逋筆下的梅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雅姿幽韻。寥寥數語,已盡得斷橋殘雪,月下賞梅清景的清逸神韻?!暗乳e”至上片結句數語,想象轉眼之間,冰消雪化,春天來臨之時,與二三好友,效仿竹中高人,再游此地,柳邊駐鞍,欣賞春景的情景。過片 “瑯玕”至 “奩月初三”,更進一層,寫新月初升的春夜,泛舟西湖,載詩載酒,往還于玉竹輕云掩映的畫橋水灣。烘染出一幅又一幅春意融融,空靈雅逸的西湖斷橋勝景。“東闌”至結,由想象轉回眼前,寫東闌步雪探梅,冰泥沁錦的感受,并由眼前殘雪掩蓋的湖面,想象春天到時,晴波漲綠,池塘再生春草,使舊游之人夢魂牽系的依依不舍之情。在今昔對比之中,再一次展現詞人對西湖勝景的獨到感悟與欣賞。
上一篇:抒情類·以三折筆寫深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記敘類·摹象口吻之白描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