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純在空處提筆描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詠梅之詞夥矣。此調佳處,在不用侔色揣稱及譬喻襯托,而純在空處提筆描寫,梅花品格之清高與賞梅者情懷之伊郁,于上下闋后數句見之。(俞陛云 《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詞例】
驀 山 溪
曹 組
洗妝真態,不在鉛華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黃昏小院,無處著清香,風細細,雪垂垂,何況江頭路。月邊疏影,夢到銷魂處。結子欲黃時,又須著、簾纖細雨。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銷瘦卻,東陽也,試問花知否?
【解析】 當某一題目已為眾人染筆,話幾乎說盡之時,高手便會變換角度重寫,使舊題生新。比如詠梅,唐詩宋詞中佳作如林,但北宋后期的曹組卻不讓前人,自出機杼,寫出一首被人譽為“純在空處提筆描寫”的好詞—— 《驀山溪》。
所謂“空處”,是與實處相對而言。實處是有形有色可見的,故可以描繪、渲染、勾勒、比喻。而空處則是不可見的,但卻是可感的; 可感的總是抽象的,這給寫作帶來了相當的困難。這就要求作者一要感受獨特,二要筆法巧妙,否則很難寫成功。
曹詞便具有這兩個特點。全詞詠梅,卻無一個“梅”字,然而一看便知是梅。上片寫梅色、梅姿和梅香,全在梅外落筆。“洗妝真態,不在鉛華御”,這兩句是寫女子的自然本色,實際是借用表現梅花的清雅宜人。“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斜”暗點梅的瀟灑之姿,跟著化用杜甫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詩意,形容梅如佳人,風姿楚楚,令人愛憐。接下去幾句描寫梅所在環境的不愜意。庭院小小,容不下梅香四溢; 播向墻外的 “江頭路”吧,風吹雪打,幽香何堪?環境的偏狹,氣候的惡劣,困擾了一樹梅香。這語意透著幽怨,更見梅香之可貴,境遇之不幸。下片側重抒發賞梅者的感受。“月下疏影”是用林逋 《山園小梅》 中的名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來代表梅。這月色中的梅影,如同他心中的情人,令他不眠。即使花落結子,他依舊懷念不已,梅能受得住密如簾般的冷雨的飄灑嗎?賞梅者何以有如此深的綿綿之情?為的是她“孤芳一世”。這“孤”是梅的本性,這 “芳”是梅的品格,然而卻在風、雪、雨中默默度完一生,美受到無情的摧殘,這怎能不叫他愁怨呢?結句引用六朝詩人沈約自比。沈約曾為東陽太守,說自己年老多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隱指身腰瘦盡。這里作者移用來說,為梅一生不幸而 “情愁”,以致于愁思到 “銷瘦卻”。結尾“試問花知否”?可見人花相互對賞,同病相憐。語俏而境深,意隨筆到。
全詞六句,句句寫賞梅者的感受。感受,便是物對情激起的波。對這首詞來說,梅色喚起他對本色的贊美,梅姿令他愛憐和凄然,梅香引起他的不平,梅影叫他心醉不已,而梅子又擾得他愁腸百結。這種種心態的流動,已遠遠超出一般的賞梅; 一般的賞梅僅作美的觀照,而本詞作者卻是用全身心在愛梅。因為他在這 “孤芳一世”的梅身上發現了自己,所以能借梅題傾注一腔的幽怨。而詞筆卻巧妙地在環境、心態、典故、設想之間往返,時呈空幻心造之境,皆為亦花亦人之象,堪稱詠物詞之一絕。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詠物類·語意超絕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