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諺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吳下諺聯》4卷,清王有光撰。王有光,字觀國,號北莊,江蘇青浦人,生活在乾隆嘉慶間。此書初刻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
本書在清代的眾多筆記中較為別致,專采吳中俗語諺語,逐條加以解釋,亦莊亦諧,俗不傷雅。全書分為啟目、正目、續目、末目4個部分,共集諺語及俗語304條。啟目首列開盤笑、回味甜、十樣錦、百丑圖、步步高、只只好6條俗語,實際上相當于本書的凡例,作者有感于編書者“先序文,次凡例,繼之以目錄,正文未入,閱者色倦矣”,因此他編集諺語,使街談巷議,多作格言,是為回味甜”;其中嘉言懿行,“擬之曰十樣錦”;含譏寓諷,“擬之曰百丑圖”;書中所錄諺語自2字至12字,“自短而長,挨次錄之,若歷階然,故曰步步高”;每條諺語,“莊者取其醇正,諧者賞其風流,各適其可,故曰只只好”。書中的許多諺語反映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如“勢敗奴欺主”,“神衰鬼弄人”,“人直不富,港直不深”,“宰相家人七品官”,“朝里無人莫做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清代社會的真實狀況。有些諺語寓意深刻,發人深思,如“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就揭示了一個真理。作者在對諺語的解釋中有時還對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敗有所揭露,如“紗帽底下無窮漢”一條注解:“朝紳州縣,多不肖人員,不特居官者簠簋不飭,一切官之父族、母族、妻族,甚至婢妾族,以親及親,坐幕立幕,皆在紗帽底下。糧制巨斛,餉勒浮收,詞訟通關節,饋送索門包,肉食羅綺,挾妓呼盧,無所不至,故曰無窮漢。”表現了作者的正義感。
此書1982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與李光庭《鄉言解頤》合印為1冊。
上一篇:《后工業社會的來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吹劍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