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燕姻緣全傳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上海書局石印本《玉燕姻緣全傳》封面書影
清代白話長篇世情小說。一名《玉燕姻緣傳》,又名《玉燕姻緣傳記》。六卷七十七回。題“梅癡生著”,其真實姓名及生平無考。成書于清光緒年間。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上海書局石印本;1918年上海沈鶴記書局石印本。1988年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小說大系”排印上海書局石印本。
大宋神宗年間,江南蘇州府吳縣宦家公子侯韜,生性不好讀書,惟貪戀酒色。父侯銓做官在外,家中事情樂得自作主張。他在城外買空地,造了一座“南凹小桃園”,日日與一伙幫閑吃喝嫖賭為樂。風樂院名妓柳卿云,當初為侯韜梳籠過,每每勸他潛心讀書,題名雁塔,以為自己將來從良之計。無奈良藥苦口,侯韜非但不聽勸導,反致兩人嫌隙。久之卿云遂斷絕往來。一日侯韜觸動心事,欲會卿云。乃假作斯文,使人騙呂昆至小桃園相會,復假呂昆之名,騙卿云至園中。三人共聚,呂、柳情意相契,不斷眉目傳情,兩心眷戀,乘隙贈物定情,卿云與呂昆一扇墜玉燕,呂昆亦回贈以金釵一支。卿云自與呂昆會過,茶思飯想,容光日減。忽報呂相公來會,忙開笑口接下樓來。二人對飲,情濃歡暢。不想侯韜的幫閑莫六頭突然闖至,欲圖敲詐不成,遂去報與侯韜。侯韜立刻率二十名家人同莫六頭至風樂院尋事。卿云將呂昆藏進雪洞,侯韜搜呂昆不見,一場沒趣,遂將莫六頭一掌打下樓去,不意誤撞家人侯安,即刻身亡。侯韜揚長而去,莫六頭則以人命官司恫嚇鴇兒,挾持卿云,連夜雇船逃往京都。
呂昆在雪洞中聽人說要進洞搜查,嚇得魂不附體,往下一滾,正好跌落到隔壁兵部侍郎安府的天溝里。小姐安瑞云的丫環臨妝發現呂昆,將其藏于自己臥房之中,當夜遂成就好事。臨妝囑呂昆逃歸后,速來聘娶她家小姐,以便自己能夠隨嫁,分得一杯羹。呂昆藏身安府,與臨妝日同食,夜同宿,一時難割難舍。數月后,瑞云之父安國治告老還鄉,呂昆乘亂在臨妝幫助下男扮女裝逃出安府。此時呂母不見兒子,思想成病,茶飯不進。忽然聞說呂昆還家,病體漸好。舅父已為呂昆說定季府之女,擇日下聘。呂昆心急不已,恰好聘前家遭回祿,聘期遂得延遲。后季家又將女兒許與侯韜,呂昆私喜,遂托友人張寅到安府說媒,聘定瑞云小姐。行聘不久,皇帝降旨召安國治到大同督師,征剿胡寇。行至山東,侯韜之父大同總兵侯銓與大理寺王敦弄權,假傳圣旨,將安國治鎖拿至京都,下進刑部大獄。瑞云聞訊心急如焚,同臨妝女扮男妝前往京都探聽消息。經過登州胭脂寨,瑞云所帶家丁誤以為來了強盜,射傷胭脂寨鄉宦張明遠,張明遠將瑞云等押進府中。瑞云冒名蘇州才子呂昆,不意張明遠夫人竟是呂昆姨娘,遂留居張家,陪明遠之子張朗讀書。其時呂昆、張寅鄉試俱中前十名,本擬明春赴禮部試,聞悉詳情后,遂同瑞云之母談氏夫人提前進京。至京都,寓居瑞云母舅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上海書局石印本《玉燕姻緣全傳》插圖書影
談翰林隔壁。呂昆夜窺小姐談鳳鸞撫琴,被談翰林追究,因見他人才出眾,少年登科,心生愛意,又誤傳瑞云中途為強人所掠,音訊全無,遂將鳳鸞許嫁呂昆。談夫人心中叫苦,然亦無辦法。呂昆將卿云所贈玉燕兒扇墜送談家為聘,擇日完婚。瑞云告別張家來到京都,冒張朗之名參加會試,中了頭名進士。又與呂昆、張寅三人殿試,欽點為三鼎甲。天子下詔著瑞云掌都察院御史印,張寅為兵科給事,呂昆授翰林院編修。莫六頭進京途中病亡,鴇兒韓氏重操舊業,于京城開了一家暢春院。卿云因不能忘情呂昆,抵死不肯接客,慘遭韓氏毒打。后知呂昆入贅談府在京為官,遂逃出暢春院到談家尋夫。呂昆因其出身低下,礙于情面不肯相認。卿云悲痛欲絕,擊鼓告了御狀。天子發與都察院張朗即瑞云審問。瑞云審得明白,責令談翰林速迎卿云與呂昆完婚。斷完呂案后,瑞云因感自己處境尷尬,思慮成疾,皇帝忙命太醫診視,病體才得痊愈。中秋賞月,天子命諸臣賦詩,唯瑞云應對速疾,頃刻而成。皇帝細玩,一派女子口吻,然一時也難分辨,遂回宮中。皇太后因喜瑞云決斷英明,又見他字體端莊秀美,遂命其在御園抄寫《金剛真經》。一日瑞云正在梳妝,被皇太后撞破,知為女身,遂細述父親遭難及自己入京始末情由。皇太后為道天子,天子愛其才,非但不罪,反收瑞云為太平公主。又立即釋放安國治出獄,封為邊關大將軍。復問明侯銓等通敵弄權之事,著立即正法,家眷沒入官家為奴,財產造冊入官。安國治來到邊關,人盡其用,不久旗開得勝,奏凱還朝,詔封為靖邊侯,夫人談氏為護國一品夫人。天子命工部擇吉地,起造駙馬府,名為慶平宮。呂昆奉旨完婚,三日排定瑞云、鳳鸞、卿云、臨妝次序,然俱以姊妹相稱。安國治、呂昆、張寅等奏明天子,衣錦榮歸。
上一篇:《玉支璣小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玉蟾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