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飲樓賓談
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香飲樓賓談》扉頁書影
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香飲樓賓談》正文書影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兩卷。陸長春撰。陸長春,字簫士,烏程(今浙江紹興)人。成書于清光緒三年(1877)前。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申報館叢書續集”本;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1995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筆記小說大觀》影印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香飲樓賓談》“墨不多,命意亦頗高遠”(縷馨仙史《序》),寓莊于諧,情采斐然,實為當時同類文言短篇中上乘之作。如《郭小瓊》寫男女主人公一見傾心,因故勞燕分飛,男覓女守、幾經波折,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曲折委婉,凄楚動人,謳歌一種純真無邪的愛情。《恩情廟》寫為小愛(男女歡愛)而亡命,《肉身土地》則敘為大愛(眾生博愛)而舍身,作者之關愛人生的慈悲心可見一斑。人生悲苦、世態炎涼,在歷代文人筆下千古之唱綿延不絕。《泰州冤獄》的主人公,雖“鄰里咸知其冤”,卻無以救其性命替其昭雪,乃封建時代酷刑治獄、官官相護的真實寫照。《鬼詐》寫鬼,乃虛以寫人,用冥界欺詐,折射出人世的污濁和罪惡。《髑髏》篇中鬼不認傘而認人,以魍魎世界物欲橫流來影射現實社會的勢利和世情澆薄。在那個以財勢取人的時代,赤貧學子只得借助鬼神之力謀取功名,《無常鬼助考費》這個辛酸故事,在諧謔的背后,閃動著悲戚的眼淚,作者是懷著悲天憫人之心訴說社會的不公。
書中運用簡潔明快的白描手法,一、二句點睛之筆,或言事理、或繪性情,有令人擊節之篇。如卷二的《藕香》描摹秦淮名妓無視富貴,摹其一、二句口吻,孤高之性格、簡傲之性情躍然紙上。更有卷一之《醫貧》篇,構思精巧,出奇制勝。
郭小瓊
葉生,年少入郡庠求學,儀容優雅。當糧船經過時,其立于河濱觀望。見一船紅窗洞開,內有一嬌艷動人的女子正在刺繡。生剛注目凝視,女子回首見他,眉目傳情,一見傾心。可惜船漸遠去。葉生形神若失,難以割舍,購一小舟尾隨而去。兩人先是眉語遙傳,繼而書信相往,盡表傾慕、愛憐之意。至此葉生乃知少女名郭小瓊。舟停泊蘇州,水手上岸,小瓊之父為人延赴席宴,兩人始得良會。詳詢生之家世,小瓊委以盟誓,語絮絮不休,剛欲寬衣,小瓊父歸,生躍水返舟。 次日見小瓊蛾眉緊鎖,秋波微汪,隔舟凝睇,遙相寄恨。抵達京口,葉生舟小不能渡江,無奈生離。 至冬日空船盡歸,葉生站岸一一過目,杳不可得。 詢問才知郭家父女遇浪,船糧盡亡,父償米債入獄,小瓊已賣與官宦為姬。 知情后葉生累病數月,自此每吟唐人“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之詩句,欷歔不已。 翌年,鄉試報捷,入都城赴禮部考試。 巧遇考官系買郭小瓊之侍郎。 其聞葉生之經歷,便陳述當年其姬入門哭泣,自稱吳江葉秀才之妻,本令其歸,又憐之孤苦無依,收養家中。 請出,果真小瓊,兩人相抱痛哭失聲。 侍郎成人之美,又替操辦婚事,并打通關節釋放其父。 葉生淡于榮祿,與愛妻白頭偕老。
醫貧
吳門葉天士,精通醫學,飲譽海內。一日,有農人求其治病。葉診其脈,六脈均調,查不出什么毛病,農人言:“先生是名醫,疑難雜癥無不治愈。卑人所患之病是窮困也,不知先生能治療嗎?”葉天士笑答:“晚上來我家取藥方即可。”晚上農人準時赴約。葉天士囑他拾取城中橄欖核去種,等苗兒茁壯時再來告知。農人照其教的做了。不多久,橄欖苗茂盛茁壯,他就去告訴葉天士。葉對他說:“馬上就會有人來購苗,高價出售,千萬別賤賣了。”從此,葉天士用橄欖苗做藥引,病人爭著前往買此苗。求購者越來越多,農人因此獲厚利。于是農人備了禮物來謝,葉天士問:“病痊愈了嗎?”農人答:“仰仗先生功力,徹底好了。”
凈慈寺匾額
相傳明朝西湖凈慈寺,殿宇修建一新,缺少匾額,主持僧就設粉牌在寺門口募題“湖南第一山”五字。前來游覽的文人墨客紛紛揮毫,僧皆不滿意。恰逢董宗伯也來此,當即潑墨書寫了五個大字。不料該僧抹去“第一山”,只留下“湖南”二字。宗伯詢問何故,僧則回說:“第字須立形、一字臥形、山字坐形,稍不穩,則立者蹶、臥者僵、坐者倚矣。先生所寫雖好,仍有此弊病呀!”董宗伯茅塞頓開,大有所悟,回去后整日刻苦磨練,不敢有絲毫懈怠,書法大有長進。再游凈慈寺,僧擊木魚依舊,宗伯于是補寫了“第一山”三字,僧甚滿意,將其懸掛在寺門上。宗伯書法從此響絕恒溪,此僧系有正法眼藏之人。
肉身土地
山西寧武縣有許多老虎出沒,吃人無數。城外有一土地神祠廟。相傳虎食人之前必先前往告訴神,神說誰人可吃,虎方能食。不得其令,虎不敢吃。有位樵夫,懷疑這種說法。夜里守候去廟中窺視。睡眼矇眬間見有老虎跪在神前乞食。土地神說:“翌日有一白胡子老頭,手扶竹杖而來,你可吃他。”老虎叩頭謝恩。次日,樵夫在山中果見一老翁扶竹杖而來,欲叫住他,突然榛叢中跳出老虎,徑直朝老翁撲去。樵夫大叫跑過去急救之,為時已晚。至夜仍留宿祠中,又見一虎跪乞如同前回,土地神語:“明天有一個穿白絲衣服的女子,肩背一小孩,你可吃他們。”老虎又叩謝。樵夫忿恨至極不能眠,拂曉召集鄰人,將所見所聞告訴大家,并用繩索捆綁土地神說:“你當為眾人除害,今卻指示野獸吃人,怎有資格擔任土地神呢?”隨即用扁擔將神像砸碎在地說:“此座理當讓給我!”整束好衣著端坐其上而逝。村民皆驚訝萬分,就用金裝漆其身,稱他為“肉身土地”。 自樵夫做土地神后,邑中老虎絕跡。偶有山中遇虎者,只需急呼一聲:“土地救我!”虎便搖尾貼耳遠遁,再無受害者。
泰州冤獄
泰州有一寡婦,家境小康,留一女兒,擇婿入贅,小夫婦倆侍奉母親甚厚,鄰里無閑言。婦人有一弟乃酒鬼無賴,時常向婦人借錢,稍有不如意就拍案怒罵,婦人和女兒都不愛搭理他。有一天,女兒清早起床,見其母臥房門扉敞開,喚母不應,進內視之鮮血滿地,不知為誰所殺害。婦人之弟素嫌惡小女,且窺視其資財,就嫁禍于小夫婦倆。州官受理,嚴刑行訊,屈打成招,雙雙判成死罪。鄰里皆知其冤,畏懼婦弟惡勢力,無人敢為其伸冤。后有六合縣捕獲盜賊,招認殺婦一案。泰州判官怕翻案而影響仕途,就勾結六合縣令暗托人囑盜賊悔供。然每憶此案神色沮喪。睡夢中有人披發呼號,欲索其性命。數月后驚嚇而歿。然而小夫婦之冤案終無以昭雪。
鬼詐
顧姓后生,家貧而又有老母,卻隨從族叔到宜陽經商。半年后突得大病,昏迷中言語含混雜以悲泣,似有鬼魂附體。族叔在旁審視,宛然其母言語神態,因斥問厲鬼。鬼自謊稱為后生的老母,飯食殆盡,無人接濟,已于某月、日亡故。今在冥界錢物貧乏,為鬼役虐待,苦不堪言,須替我請高僧作佛事,焚錢若干,方能超脫苦海。族叔照其所言行事,后生病才漸漸痊愈。后生悲痛欲絕,立時著素服奔喪而歸。至家其母強健如初。母子詫嘆,鬼詐財帛亦狡黠也。
恩情廟
順德某鄉有條大河,往來無橋,依憑渡船而過。值春夏時節漲潮,水流飛逝如箭,有一天,舟中人已滿,有一婢女喚渡,年方二七,相貌妍麗,手執蘭花一枝,微嗅而笑。舟中人悅其嫵媚,爭求其花,以語戲之。婢臉泛紅暈,將花藏于袖內。有書生調笑曰:“花嬌人更嬌,愛其花尤愛其人矣。”婢女注視他笑道:“君愛此花嗎?贈與你如何?”書生欣然接受。不一會,急浪沖歪了船,婢女失足墮水,眾人相視。有人譏誚書生說:“她贈花給你,是愛你,如今落水卻不相救,無情郎負有情娘啊。”書生聞言就急忙躍入河中,遂與婢女同死。翌日,兩人尸體相抱浮于渡口,見者奔告其家人,后合葬,并于渡口一側立祠,題曰:“恩情廟”。鄉人有夫妻反目者,暗自來祈禱,無不歡愛如初,十分靈驗。
上一篇:《飛龍全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鬼神傳終須報》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