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鐸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類筆記小說集。正集十二卷一百二十二篇;續集一卷,殘存不滿十篇。題“吳門沈起鳳桐威氏著”。沈起鳳,字桐威,號漁、紅心詞客,別署花韻庵主人,江蘇吳縣(今蘇州)人,生于清乾隆六年(1741)。成書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藤花榭刊本;民國上海文明書局“清代筆記叢刊”石印本;民國上海進步書局“筆記小說大觀”石印本。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本,198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排印藤花榭刊本,1986年岳麓書社排印本,1995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筆記小說大觀》影印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
《諧鐸》受《聊齋志異》的影響,并繼承了《聊齋志異》開創的將志怪傳奇與對社會人生的思考相結合的傳統,力圖以詼諧的筆法和語調,借神怪奇詭的故事,寄托對現實人生的感慨。一方面揭露批判社會的黑暗,世態的險惡,人情的卑劣,嬉笑怒罵,宣泄心中郁悶;另一方面,又以其所認同的道德準則、價值觀念來宣揚自己的人生態度,以期收到書名中的所寓的諷喻警策、教化人心、移風易俗的效用。
本書作者沈起鳳一生窮困潦倒,仕途偃蹇,目光所及大都是現實社會的黑暗、官場的腐敗;其鋒芒所向集中于貪贓枉法、腐敗無能的官僚和貪婪淫靡的世風。官場的黑暗也體現在科舉場上。屢屢落第的辛酸體驗,使得沈起鳳對科場黑暗的揭露和諷刺,語氣格外辛辣,而且往往于戲謔中透出辛酸無奈,令人深深體會到科舉制度下讀書人的悲慘境遇和凄苦心態。
書中展開了一幅幅世態風俗的畫卷,雖有時托名神怪,但大都與現實人生、民情世風緊密相連,論鋒所至,常常起到警誡人心的效用。比如在一些故事中,財產金錢的誘惑,使得許多人的丑惡靈魂被曝光。書中還有不少故事表現了婦女的才能、氣節和智慧,作者對此均表示了肯定的欽佩。
總體看來,《諧鐸》的基本傾向是勸善懲惡、積極向上的,但也表現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或宣揚儒家禮法、男尊女卑,或宣揚因果輪回、宗法迷信。有時則迎合庸俗趣味,寫無聊之事,發無稽之談。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
刊本《諧鐸》序書影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
刊本《諧鐸》正文書影
從藝術上看,《諧鐸》發展了文言小說要言不煩、筆力集中的特點,而作者所追求的“諧趣”,體現在情節的戲劇化、故事的荒誕化上,則形成了獨特的幽默意境。作者通過對比、夸張、象征的手段,加強了諷刺的效果,深化了對社會現實的揭露。語言清新明快,文采斐然。敘事寫人,寥寥數語就聲情畢肖,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篇末議論警策詼諧,多有畫龍點睛之筆,加深了作品的意蘊。
《諧鐸》在眾多的《聊齋》仿作中自成一格,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使得它在當時和后世都獲得較高的評價,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錢落職
南昌某書生,隨父任職到京,一天偶然路過一書店,見店中一少年正在數錢買書,不慎一枚錢掉在地上,他立即上前踩住那枚錢,等少年去后悄悄俯身拾起。旁邊坐了一老翁,觀察了好久,此時突然站起問明了書生的姓氏,然后冷笑而去。后來,這書生被選為江蘇常熟縣尉,赴任時,他十多次投上自己的名片求見上司卻不得一見,并且傳下話來說這書生不必赴任了,稱他已被彈劾。書生問自己因何遭彈劾,回答說“貪”。這書生想自己尚未到任,哪來的贓款,這其中必有蹊蹺,急著想當面澄清。巡捕進去稟告后出來傳話:“你不記得當年書店中的事了嗎?做秀才時,尚且把一枚錢視若性命,如今僥幸做了地方官,那還不探囊撬箱,做了戴烏紗帽的竊賊么?”這書生才明白當年書店中問他姓名的人就是今天眼前的上司,于是慚愧地罷官而去。還沒上任就被彈劾,這種事實在是太少見。經不起錢財的誘惑,小小一枚錢可以毀掉一個人的前途。謹言慎行,應從小事做起。
桃夭村
太倉蔣生與一商人馬某漂流海外。到一處,見繡車數十隊蜂擁而來,其中一女子面目丑陋,但珠圍翠繞,強作媚態;而另一女子雖荊釵布衣卻天姿秀麗。二人奇怪,尾隨車隊至一公署,才知道此地叫桃夭村,每年仲春男女婚嫁的時候,官府先收錄民間女子,憑容貌排定名次;然后憑文才將民間男子排定次序。男女各按次序相配,務求郎才女貌,相當相對。蔣生馬某都想著那車中布衣女子,參加了男子文才的考試。蔣生弱冠能文,下筆成章,而馬某則只是草草涂鴉。試畢歸寓,主試官索賄,蔣生怒斥不予,而馬某卻將囊中金錢奉上。發榜后,馬某居冠而蔣生居末。蔣生料想自己所配女子定是那富家丑女,十分沮喪,但揭開蓋頭才發現正是想念中的布衣女子。原來,布衣女子也因不肯行賄而被排名末尾。而那丑女以千金獻主試官,名列第一。所以,馬某賄試而得一丑女,亦出意外。看來,錢神弄人,要以顛倒是非,卻不知造化弄人,卻顛倒了錢神。
泄氣生員
某學使奉命到西安主持科考,臨行前向尚書辭行,想問尚書是否已看中了什么人。尚書恰好因放屁而稍稍抬起身子,學使以為有所叮囑,急忙叩問。尚書說:“無他,下氣通耳。”學使心里趕忙記住,心想這名叫“夏器通”的人肯定是尚書的心腹之人。閱卷中,果然發現有叫做夏器通的,其文詞理紕繆,真堪捧腹,但因為尚書“叮囑”在先,不得以強加批點,判為冠軍。發榜后,諸生大嘩,眾人素知夏生愚鈍,又家貧而無關節可通,而且也知道學使是名翰林,閱文有眼光,何以如此,百思不得其解。 學使回京告知考試情況,尚書茫然,俯思良久,才想起當日情景。 兩人相對大笑。 消息傳到西安,眾考生心里的疑團始解。
泥傀儡
粵西柳州府,有一座土地廟,廟廊下塑有一個神像,相貌丑陋,穿著黑色袍子,當地人都稱之為泥傀儡。遇到郡守廉潔時,這泥傀儡的兩只手就收在袍袖中;如果遇到貪污瀆職者做郡守,這手就伸出,并作出乞錢的樣子。先前有一個郡守貪得無厭,這泥傀儡的手伸出袖子有一尺;而這貪官想隱諱事實,就派了心腹,夜里來到廟中,把泥傀儡的手強行挽入袖中。第二天來看,這手又多伸出了五寸,而且手指緊握。這貪官心中懼怕,置辦祭品前往祭祀。不到半個月,神像的手掌伸開,又過幾天,雙手漸漸收進袍袖。貪官心中暗喜,以為神靈也受賄賂,卻不知自己已經被彈劾,新任郡守龐公已前來上任了。龐郡守性格耿直,他上任后不久,那泥傀儡的手又漸漸伸出袍袖。龐公大驚,趕緊反思自查,原來是屬下官吏送了兩桶荔枝,里面藏有三百銀子,他稀里糊涂就接受了。于是急忙送還,神像的手也立刻縮了回去。直到任期結束,他始終未收過一文錢賄賂。
森羅殿點鬼
李君改任,孤身前往,暫時住在十王殿廊下。一天夜里,聽到殿上人聲鼎沸,原來是閻王三十年未點鬼錄,怕滋生事端,此刻下在唱名稽查鬼錄。點到催命鬼,無一人應。旁人告知,眾鬼已紛紛托生人世,男者為醫,女者為妓。點到餓鬼簿,有一小官回稟,前些日子鬼門關失守,眾餓鬼乘機逃去,偷生陽世,而且大都作了縣令。閻王說,這些餓死鬼埋頭地獄數千年,今一得志,必定如狼似虎,只怕生靈無人幸免了。小官問是否要將他們押回,閻王又怕太費事而作罷。李君在門縫中窺視,看到此處,不禁失聲大笑,驚動了殿上眾鬼,霎時燈燭盡滅,寂然無聲。
能詩賊
長洲顧蘭畹先生閉門謝客,吟詩自娛。一天晚上,他喝了一點兒酒就睡了,朦朧中聽到猛烈的拍桌聲。醒來看見有一人正在燈下翻閱詩稿。只見那人反復吟詠,忽然拍案叫絕道:“妙啊,真有李白的風格呀!”顧先生急忙下床,向那人作揖,并問他從哪里來。那人說:“實話告訴你,我是城北的小偷。因為家貧無法奉養父母,所以才進入先生家中,指望能有所收獲。恰好見到桌上的詩,觸動了我舊日的愛好,不禁狂吟起來,驚動了您。”先生說:“你既然為此而耽誤事,肯定有所心得可以指教于我。”那人隨即就那詩稿發表評論,說道:“這集子中的詩作,都有盛唐的風度。只有律詩《春興》中‘杏花寒食終朝雨,楊柳人家盡日風’,已經落入晚唐的卑下格調了。”又指著那首《題長恨歌后》“如何私語無人覺,卻被鴻都道士知”,說:“這里有失輕薄,有傷忠厚。李商隱‘薛王沉醉壽王醒’,不是不尖銳新穎,卻有違詩人敦厚的主旨。”先生說:“你論詩已見一斑,不知是否有佳作可以賜教?”那人答道:“自從家中遭難,所作的詩都已付之一炬,不得已為先生吟誦一首。”于是拍手唱道:“索米金門路渺茫,空空妙手少年場。憑君莫賺高軒過,防卻明珠失錦囊。”先生說:“這樣的詩才,卻為何落魄至此?”那人嘆道:“我若不會作詩,也不致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先生也應當努力啊。”談話間,天已破曉,先生拿了一斗米送給那人,說:“有幸因詩而結交,希望能告知姓名。”那人說:“沒必要,沒必要! 以后相逢,就叫我‘能詩賊’好了。”說完,就背著米告辭了。
棺中鬼手
蕭山人陳景初長期以來客居天津,后來回歸故鄉,途中路過山東。這時正值饑荒,餓死了無數窮人。旅店蕭條,不留過夜的客人。無奈中,陳只好到一寺院投宿。看到東廂房中堆著三十多口棺材,西廂房中只有孤零零一口棺材。晚上三更后,所有的棺材中都伸出一只手,這些手都焦黃瘦弱,唯有西廂房中的那只手還肥白一些。陳一向自負有膽量,左顧右盼,笑道:“你們這些窮鬼,想來是手頭緊了,都來向我乞討嗎?”于是解囊相助,每只手中放入一枚大錢。東廂房中的鬼手都縮了回去,西廂房中的那只手卻伸出如故。陳說:“看來一枚錢還不能讓你滿意。”于是又加了一些,直到數百枚,這只手兀自巋然不動。陳發怒道:“這鬼真是貪得無厭。”于是提起兩貫錢放在他掌中,鬼手頓時縮回。陳感到驚訝,舉燈四照,看到東廂房中的棺材上都寫著“饑民某”字樣,而西廂房中那棺材上寫著某縣典史某公之柩。于是感慨:“饑民無大志,一枚錢就滿足了,而這人慣于貪污納賄,不到數目是不肯收的。”這時候,銅錢戛戛作響,原來是棺材縫太窄了,而鬼手一直在內強拽,繃得串錢繩子斷開,銅錢灑了一地。鬼手又伸出來,四面空撈,卻沒有撈上一枚錢。陳不屑地看著這鬼手,笑道:“你貪心太重,只剩一雙空手,還不如那些器量小的人,至少還留下一文錢看囊呢!”而那鬼手還在掏摸不停。陳擊掌大呼:“你身前只要收兩貫錢,就坐私衙打屈棒,替豪門做犬馬,何曾積過一絲陰德,今天又何苦做這樣的鬼態呢?”話未說完,只聽到東廂房中的鬼們發出長嘆,這掏摸不停的鬼手也就縮了回去。天亮后,陳又要上路,他把地下散落的銅錢都當作住宿費給了廟里的和尚。
壯夫縛虎
沂州山勢險峻且多猛虎,縣官經常令獵戶前去捕殺,卻往往反被老虎吃掉。有一個流浪到這里的陜西人,名叫焦奇,力大無窮且十分神勇。知道山時有虎,每天徒步進山,遇到老虎就空手將之格斃,以為常事。一富人欽佩他的勇猛,設宴款待他。席間有一只貓跳上桌子,攫食大嚼,焦奇一拳擊過去,杯盤盡碎,而貓已跳上窗臺。焦奇追逐擊打,那貓跳躍閃避,令他無計可施,只能面墻呆望。可見,壯士能縛虎,卻不能縛貓,人各有才,懷才者、用才者應區別對待,各盡其才。
村婦毒舌
陳永齋考中狀元,皇上準假回南方探親。途中路過甜水鋪,路旁有一小村落,綠樹濃蔭,花草茂盛。他走進小村,流連美景,忘了自己走了多遠。走到路的盡頭,看到半架竹籬,一個姑娘斜倚在門扉,手捉風中飛絮,握在手掌中搓揉,臉上憨憨笑著。陳頓時魂飛色奪,上前搭話。那姑娘不生氣也不回答,嘴里只是叫媽媽。沒一會兒出來一個駝背老太太,姑娘向她告狀說不知哪兒來了一個莽漢,絮絮叨叨地惹人煩。陳大窘,假稱是來要水喝的。老太太讓姑娘進屋去取水。陳乘機問起姑娘的年齡、是否婚配。老太太只記得女兒屬虎,卻不記得她的年齡,而且表示因自己身殘,想將這唯一的女兒留在膝下,不想嫁出去。陳勸說老太太,女孩子生來要嫁人,留在身邊不是長久之計。姑娘拿水來時剛好聽到這話,大聲告訴老太太說這客人不懷好意,別跟他多說。老太太笑說聽不聽在我,且聽他有什么話說。陳于是說自己是狀元,想以此打動她。老太太低頭想了好久,問道:“狀元是什么東西?”陳回答說,狀元是天下做文章的第一人。老太太問狀元幾年一出,陳答說三年。姑娘在一旁不屑道:“我還以為狀元是千古第一人,原來只是三年一個。這等角色,也向人喋喋不休,真是怪事!”老太太呵斥小姑娘不要老是揭人短處,她一笑而去。陳惘然良久,解下囊中的黃金交給老太太說是算作聘禮。老太太再三撫摩,問道:“聞著不香,握著冰涼,這是什么東西?”陳答道:“這是黃金,你們有了它,寒冷時可以做衣裳,饑餓時可以做食物,這是世上的真寶貝。”老太太說:“我家里有百棵桑樹,半頃良田,本來就不擔心挨餓受凍,這玩意兒留在這兒恐怕沒有用,還是狀元郎你自己留著用吧。”把金子扔在地上:“可憐你這中了風的癡兒,毫無文雅風度,只不過憑著財勢嚇唬人罷了!”說完,關門而入。陳癡癡地站立半晌,感慨不已地返回了。
貧兒學諂
嘉靖年間,冢宰嚴公常作威作福。一天夜里,他坐在內廳上,一些假兒義子又紛紛來求見,甜言諛詞爭相獻媚,趨奉之際,丑態百出。這時,一個人從房頂失足墮地,嚴公懷疑這人是個賊,命令將他押到官府。這人跪行上前,訴說隱衷,為自己辯解。原來,這人是個乞丐,每日行乞,所獲總不如別的乞丐多,請教別人緣故,別人告訴他是因他沒有媚骨佞舌,不懂其中的訣竅。他求師無門,無奈中想到嚴公門下多諂媚之徒,所以不辭路遠前來伏在屋頂上偷聽偷學,已經有三個月時間,如今稍有心得,卻不幸行跡敗露。嚴公寬宥了這個乞丐,并且命令手下眾人朝夕輪流教授他諂媚之術。不到一年,這個乞丐學成而歸,從此他乞得的錢就比別的乞丐多了。
上一篇:《說唐演義全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豆棚閑話》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