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冢瑣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是戰國中期以前史官所作,又名《瑣語》。是戰國竹簡古文字,所以又稱《古文瑣語》,原書已佚,西晉太康二年(281)于汲縣戰國魏襄王墓出土,于是名《汲冢瑣語》,是一部志怪小說集。唐代尚有汲冢本傳世,至宋代全佚。今存的20余條佚文是從其他古籍輯出,體例與《國語》相似,分《夏殷春秋》、《晉春秋》等。內容多為十筮占夢及言卜筮夢幻之靈驗,如《范獻子卜獵》、《晉平公夢赤熊》等。或記妖怪神鬼之災祥,如《隕石子鑄三》、《西方白質鳥》等。這些故事雖然講神怪靈異,卜筮災變,具有較濃重的宗教迷信色彩,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關注,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有的反對統治者的好戰行為,有的嘲諷君王貴族驕奢淫逸的生活,這種將歷史傳說和魔幻故事相融合的特點,對后世小說產生很大影響。作者善于把瑰麗的奇特的想象與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結合在一起,讀來親切感人。正如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中,論漢魏六朝時的小說中所講,六朝人并非有意作小說,因為他們看鬼事和人事是一樣的,統當作事實。”這也正是此書出自史官之手的原因。
本書記事完整而文筆簡潔,其中有些故事為后代志怪雜書所引,曾長期流傳,有清代人的4種輯本傳世。
上一篇:《漢書補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沈休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