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
清乾隆十六年(1751)歷城張希杰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序書影
清乾隆十六年(1751)歷城張希杰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正文書影
清代文言短篇傳奇志怪小說集。又名《異史》。十二卷四百九十篇。題“般陽蒲松齡柳泉甫著”。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蒲家莊人。成書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前。
現存主要版本有稿本,藏遼寧省圖書館;清康熙抄本,藏山東博物館;清乾隆十六年(1751)歷城張希杰鑄雪齋抄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二十四卷舊抄本,藏山東人民出版社;清乾隆黃炎照選抄本,藏四川大學圖書館;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趙起杲青柯亭刊本,藏山東省圖書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王金范刊本,藏浙江省圖書館;清乾隆六十年(1795)步云閣刊本,藏山東省圖書館;清道光三年(1823)經倫堂刊何守奇評本,藏國家圖書館;清道光五年(1825)觀左堂刊呂湛恩注釋本,藏山東省圖書館;清道光十九年(1839)南陵何彤文刊何垠注釋本,藏山東省圖書館;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廣順但明倫評本,藏山東省圖書館;清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圖詠本,藏上海圖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清光緒十五年(1889)蜚英書局石印圖詠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清光緒十七年(1891)合陽喻焜刊四家合評本,藏四川省圖書館。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會校會注會評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歷城張希杰鑄雪齋抄本,1980年齊魯書社影印二十四卷舊抄本,1989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90年岳麓書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歷城張希杰鑄雪齋抄本,1994年齊魯書社“清代四大小說”排印廣順但明倫評本。
《聊齋志異》雖為志怪傳奇體,但卻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特別是在反映現實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都超出了它以前和同時代的作品。 他對封建社會末期的暴政酷吏、地方豪強罪惡本質的揭露,以及對賣官鬻爵、賄賂公行的腐敗政治的抨擊,十分深刻。 如《促織》篇,就是寫宮中尚促織之戲,各級官吏為滿足宮中需要,借機邀功升官,給窮苦百姓帶來無窮災難的故事。又如《席方平》篇,通過對殘酷凄慘的陰曹地府的描寫,曲折地反映了現實社會中官府的黑暗吏治的腐敗,以及人民受迫害的悲慘情景及其不屈的反抗精神。 《夢狼》篇,則著重對如狼似虎的酷吏的批判。《梅女》寫逼使梅女懸梁自盡的污吏典史。 小說深刻批判腐朽的科舉制度,對考官的不公、科場的積弊,科舉對士人的摧殘都作了詳細的描寫。 如《司文郎》篇,諷刺了昏聵的考官,不僅“無目”而且“鼻盲”,致使文運顛倒,淺薄者幸進,飽學者落第。《賈奉雉》諷刺試官水平低下,所欣賞的皆是陋劣的戲綴之文。 《葉生》寫一些才名冠正的讀書人,困于名場,抱恨終生,甚至死后仍不忘為自己文章吐氣,揭露了科舉制度對人才之摧殘。 又如《于去惡》寫當時科場考試的舞弊。 《續黃梁》寫科舉制度腐蝕下士人靈魂的骯臟丑陋。 在一些描寫家庭婚姻和男女愛情關系的作品中,蒲氏否定了封建婚姻制度,贊揚了青年男女追求自由婚戀的美好。 如《阿寶》寫孫子楚與阿寶愛情真摯感人。 寫孫子楚為得到阿寶的愛情不惜砍掉自己的手指,魂魄化為鸚鵡,以致感動了阿寶,使至情人結為良緣。 又如《連城》寫連城愛慕喬生的人品才學,其父嫌喬生貧窮,連城不從父命,“贈金以助燈火”,使喬生深感連城是他的知己,在連城病危時候,寧愿割胸肉為她醫病。 連城死,喬生一痛而絕,且“樂死不愿生”,但求依守連城于泉下。 又如《青鳳》篇,寫青鳳與耿生相戀,封建的“閨訓”已經禁止不了男女之間的愛情,經過曲曲折折的努力和斗爭,終于成佳偶。
《聊齋志異》不僅題材廣泛,內容豐贍,還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蒲松齡以浪漫主義的豐富想象和現實主義的細致筆觸,刻劃了許多鮮明生動的形象,同時也寫出了大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曲折而多變,離奇而浪漫。在語言藝術方面,典雅中有俚俗、凝煉中有生動,豐富多彩。
勞山道士
世家子弟王七,從小慕道卻無恒心,聞勞山多仙人,于是負篋求仙。到勞山頂,見一豐神鶴發之老道坐蒲團上,王七請拜為師。翌日老道授王斧,命隨眾徒弟上山砍柴。月余不堪苦,暗有歸念。一夕歸,見二人與師共酌,無燈燭,師剪紙如鏡,貼在墻壁上,頃刻室內光明如白晝,諸徒弟侍左右聽使喚。一客邀七八徒弟共飲,一壺酒,但往復斟酌,并不稍減。又見一客用筷子擲月中,呼月中嫦娥前來翩翩作《霓裳舞》。又聽一客要去月宮飲宴,便見三人移席漸入月中,眾視三人,坐月中飲。王七暗暗欽慕,歸志遂息。又過一月,王七再也堅持不下去,只得半途而廢,于是向師辭行,并求師略傳小術。師問求何術,王說見師行處,墻不能阻,只求此術。師允,教其咒語,果能入堅壁。王大喜,師囑其歸后務必潔身行事,倘生邪念則不靈驗。王七抵家,自詡遇仙,可入堅壁,妻不信,王七念咒對墻奔入,頭觸硬壁,猛然摔倒,妻扶起,見王頭上腫起雞蛋大的疙瘩,便嘲笑他,王七羞憤而罵老道存心不良。
嬌娜
書生孔雪笠,流落他鄉,寄居菩陀寺。寺西有單姓空宅一所。一日,孔生偶經宅前,為一姣好少年公子邀入宅中并拜為師。一日,孔生胸部忽生一瘡,痛苦不堪。公子遂請其妹嬌娜為其診療。嬌娜美艷動人,孔生見之魂蕩。嬌娜脫手鐲為其挖瘡,又口吐紅丸恢復傷口,孔生重病頓失。嬌娜去,孔生思戀嬌娜不能自已。公子因嬌娜年小,遂將表妹阿松配于孔生。夫妻歡浹。后公子歸去,送孔生夫婦回鄉。始知公子非人。后孔生中舉,授司理,由于觸犯上司而罷官。回家途中偶遇少年并嬌娜,時嬌娜已嫁。有一天,公子見孔生,說全家將有劫難,求孔生相救。孔生奮不顧身與鬼物爭斗,救下了嬌娜而自己喪生。嬌娜以紅丸拼力相救,才得以復生。嬌娜夫吳郎,同此劫難而沒。孔生便攜嬌娜和公子一家同回故鄉。后孔生得一子,韶秀有狐意。
葉生
淮陽人葉生,才冠當時,但困于場屋,屢試屢敗,縣令丁公賞其才學,邀為官署文書,常賜錢糧以恤其家。又值科考,葉生仍落榜,竟一病不起,形銷骨立,丁公憐惜而安慰之。后丁公以忤上解任,函致葉生,希望與之一起東歸。葉生于病榻持信啜泣傷心,對送信人說:“請公先行。”丁公不忍先行,推遲行期。數日后,門人忽報葉生至,乃束裝同行。歸家,丁公命子拜葉生為師。自此葉生用平生自己科考所習之文章,教授給丁公子。后丁公子得中鄉試第二名。丁公感恩葉生,勸其回鄉探親,葉生卻慘然不行,公亦不忍強之。后葉生與公子一起入都參加考試,公子取進士,葉生逾年亦中鄉試。公子勸葉生衣錦還鄉,葉生喜而擇日歸家。至鄉里見家門蕭條,心中悲惻。妻見其歸,懼而避。葉生凄然對妻說:“我今已富貴,何不相認?”妻愴然對:“君死已久,何復言貴?靈柩不埋是因貧也。”葉生聞而入室見柩,撲地而滅。妻驚駭,見葉生衣冠鞋子如蟲蛻一樣落在地上。妻大哭,從者歸告公子,公子出資營葬,并又厚贈其子。
成仙
周生與成生為至交,成生貧,常靠周生接濟。一次,周生因事與豪門爭訟,成生勸他:“強梁世界,原無黑白是非。”周生不聽,被關進監獄,受盡凌辱。成生替他到處奔走,歷經波折,周生始獲釋放。成生從此世情盡灰,招周生一起歸隱山林,周生卻貪戀紅塵,不愿同去。過了八、九年,成生從勞山上清宮歸來,周生大喜,相見不舍,抵足而寢。晨起,周照鏡自視,已為成生,而成生卻不知去向。心知成生用幻術招隱自己,于是往勞山尋找成生。入山見到成生,恢復原貌。周生急欲歸,成生堅留不聽,三日后成生讓周生于睡臥中飄然歸家。入室見少妻與一仆同飲狎褻,周生怒火如焚,奔告成生,成生以劍辟門,周生借劍殺妻,與成生返,驀然驚醒,則身在勞山臥榻。見成生劍上濺血猶存,駭而整裝歸家。至家則門戶蕭索,其弟告以夜盜殺嫂,于今官捕未獲。周生如夢乍醒,遂與成生入山歸道。
青鳳
太原耿去病,狂放不羈,聞舊宅夜有笑語聲,便大膽闖入,見有儒冠老翁、老婦、少年、女郎四人圍坐笑語。老翁自言姓胡,將其妻、孝兒、侄女青鳳,一一介紹給耿生。耿生見青鳳艷麗動人,便目不轉睛,暗中躡腳調情。青鳳斂而不怒,耿生情不能自主。青鳳入內,耿生悵然若失。自此,耿生夜夜讀書樓下,等待青鳳。一夜老翁化為厲鬼欲嚇退耿生,耿生不懼,老翁無奈。第二夜耿生忽見青鳳,欲近芳澤,青鳳推拒間老翁忽入,怒斥青鳳敗壞家風,青鳳羞懼,哭歸內室。自此再無蹤跡。幾年后,耿生于清明上墳,歸途中見一小狐被犬追逐,至面前依依哀啼。耿生憐而藏于袍中。歸家放于床上,則儼然是青鳳。耿生大喜,遂留于家。二年后,耿夜讀,忽見孝兒來求救其父。翌日,耿友莫三郎獵歸來訪,耿見獵物中有一黑狐,血殷毛革,奄奄一息,耿知為孝兒父,便向三郎乞黑狐,并交與青鳳。青鳳抱狐于懷,三日復甦,化為老翁。于是前嫌頓消,“如家人父子,無復猜忌”。
畫皮
太原王生,在野外見佳人,愿與同歸,遂將其藏于密室。一日王生上街遇一道人,驚愕王生邪氣縈繞,詰之,王生疑女有異。 歸家見門緊閉,逾墻躡足至窗下,窺見房內有一獰鬼,青面獠牙,正將一張人皮鋪在榻上,用彩筆圖畫于上,畫畢將皮披身上,遂化為麗人。 王生見了大懼,退逃出去急追道人,長跪乞救,道人以塵拂授生,令生掛于臥室門口。 王生歸,將塵拂掛于臥室外,自匿于內。 約一更許,麗人來,將塵拂取下踩碎,破門而入,撕王生胸腹,挖心而去,王妻大哭。 翌日天亮,王妻叫王生弟去訪道人,道人執木劍施法將女鬼宰殺。 王妻又哭求回生之法,經道人指點,到鬧市找一污穢不堪的瘋道人。 王妻依言去,飽受恥辱,至吞食瘋道人咯痰。羞愧而歸,扶尸大慟,竟嘔吐出一顆心來,正好落入王生胸腔中,王生漸漸蘇醒復活。
聶小倩
浙江人寧采臣,性豪爽而廉潔自重。寄居城郊荒寺,夜有麗人入室,愿與同寢,寧生拒而斥退之。麗人去而復返,贈黃金一錠,被寧棄之屋外。翌日,有蘭溪書生攜仆入寺,寄居東廂。至夜暴亡,足心有小孔,細細有殷血。第二夜其仆亦死,癥狀如其主。第三夜麗人復來,告訴寧生:自己實為女鬼,姓聶名小倩,十八歲夭亡,葬于寺側,被妖魔所逼,以色迷人,攝血供妖飲,勸寧生避至南舍燕生處,寧從其言。入夜果有夜叉來,被燕生寶劍殺傷。第二天寧生依小倩請托,在寺側白楊樹下掘出女尸骨租船而歸,將她葬在自己書房的旁側。葬祭畢,返家途中,小倩已在后呼寧生同行,并因感佩寧生高義,愿為婢妾以報答。寧生告母,許以兄妹相稱。寧妻病,小倩代為料理家務。入夜則魂歸孤冢,每經書齋與寧生共讀,盤桓不去。后寧妻亡,母視小倩如己出,竟忘其鬼,遂許與寧生結為夫妻。后妖物復來,幸有燕生所贈
清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圖詠本《聊齋志異》插圖書影
劍囊,殺死妖物,于是合家平安,小倩又為寧生生一子。阿寶
廣西名士孫子楚,天生六指。為人樸訥,常被人戲弄而信以為真。有戲弄子楚者,勸他向以貌美著稱的大富商之女阿寶求婚,子楚當真求聘,阿寶戲言去六指愿嫁。子楚果以斧斷指,血流如注,往求婚,阿寶奇之。又托言必去其癡。子楚不得已才罷。時值清明,踏青遇阿寶,子楚驚艷而頓癡,魂隨阿寶而去,家人呼之,言魂在阿寶家。阿寶自郊游歸,每夢與人交,問其名,曰孫子楚。阿寶自此為其動情。后子楚被家人招魂歸。日夜思念。浴佛節,阿寶去水月寺,子楚早候道旁,阿寶見子楚,深情注目,子楚不能自已。歸家魂化為鸚鵡,飛入阿寶閨房,自呼孫子楚。阿寶感其情摯,言“君復為人,當相從”,鸚鵡銜阿寶繡鞋去,歸家復蘇,以繡鞋求婚于阿寶家。阿寶與子楚結為伉儷。三年后子楚病卒,阿寶痛不欲生,感動冥王,使子楚復生。后子楚舉進士,授翰林,皇上聞知其事,大加嘉賞。
紅玉
河北廣平縣有馮姓父子,父六十歲,子名相如,均為秀才,為人正直,家貧如洗,妻媳皆死,家務均要父子自己操持。有天晚上,一位自稱鄰女的紅玉,爬過墻來與相如幽會。紅玉美貌溫柔,深得相如喜愛。從此夜夜往來有半年。后被馮翁發現,將紅玉趕了出去。相如不舍,紅玉贈金勸其聘娶衛氏。相如聽其言,以重金將衛氏娶回家中。衛氏艷麗而柔順,且又勤儉,與相如感情甚好,并生一子名福兒。清明節衛氏掃墓,路遇已罷官的宋御史,見衛氏貌美欲占為己有,便派人去馮家搶衛氏,并毆打馮家父子。馮翁含冤身亡,相如抱了嬰兒到處告狀,卻不得伸冤。衛氏被逼身亡。相如悲憤交加,日日只想報仇,然又無法扔下福兒。一日忽一虬髯客來,愿替相如伸冤報仇。果然,第二天宋家遭滿門斬殺,官府以為相如所為,于是把相如抓來,嚴刑拷打。后縣官半夜被俠客警告,遂放了相如,相如已是家破人亡,福兒也在逃匿中丟失,故日日悲傷。忽一日紅玉帶了福兒來敲門,原來紅玉是狐精,見相如遭難,就將福兒帶回領養。自此相如與紅玉團聚,家道漸興。
連瑣
楊子畏移住于泗水之濱。書齋外面是曠野,墻外多古墓。一夜忽聞墻外有哀楚的吟誦聲,細婉如女子,次日又吟誦如昨,生移幾登望,吟聲頓停,心知是鬼,仍心儀之。第二日晚,預先伏伺墻頭,果見一女子自草中低首哀吟,生輕咳一聲,女急入荒草而沒,生即隔墻吟詩而續,久無回音。入室剛坐下,忽見麗人自外來,自言隨父流寓,十七暴亡,二十余年九泉孤獨,所吟乃自作。自此與生剪燭西窗,詩文相娛。一日友薛生來訪,見所抄詩文下署“連瑣書”,便欲一睹豐姿,生允而連瑣拒不見。薛疑生為托詞,又帶武士王某同來,淹留不去,非見連瑣不可,并投石哄鬧,連瑣從此不來。楊生思女,形銷骨立。一夕忽見連瑣來,言有冥中賤隸要強娶她,求生助,生慨然允之。入夜生與惡隸斗,被投石傷。危急之際恰逢武士王某至,張弓將隸射殺,救出連瑣,連瑣將父留下金玉寶刀酬謝王某。自此與生又往來如初。生以“生人精血”使連瑣復生,遂成為人間佳偶。
連城
云南晉寧人喬生,少有才名,為人重情義。曾與顧生友善,顧死,常接濟其家。縣令器重他,后縣令死,喬生破產扶柩送其歸鄉。因此文人都很敬重他。城中有史孝廉女字連城,知書工刺繡,繡《倦繡圖》擇婿。喬生獻詩,連城深愛,其父嫌喬生貧。連城派人假托父命,贈金濟助喬生,喬生感為知己,思慕不已。不久,連城被迫許配鹽商之子王化成。喬生心中絕望。誰知不多久連城一病不起。有一和尚自謂能治,但須男子胸肌肉一錢作藥引,史孝廉求未婚婿王化成,王拒之,不得已對人宣言:誰割肉醫連城者妻之。喬生聞而往,自用快刀割胸肉,血染衣褲,和尚以此作藥。連城服而復生,其父欲將連城許給喬生,王家告到官府。史不得已以千金謝喬生,喬生拒絕,拂袖而去。連城托人安慰他,許為知己。不久王家來議婚配吉期,連城舊病發作,數月就死,喬生往吊,一痛而絕。其魂入冥間,遇見已在冥府為官的顧生,得顧生幫助找到連城,又幫兩人雙雙復生。誰知復生后,王家又告之官府,官府受賄判歸王家,連城在王家絕食求速死,王懼送歸史,史送到喬家,這對有情人生生死死終成眷屬。
商三官
四川士人商士禹,因為酒醉頂撞了豪富,豪富便命家奴用亂棒打死商某。商某有二子一女,女名三官,年十六,已許嫁有期,因喪父之故,拒不出閣。兩兄告狀,官府不理。三官知官場黑暗,父冤難伸,便于葬父當夜出逃,不知去向。一日正當豪富祝壽宴慶,招戲班唱戲,優人孫淳帶二弟子來演唱,一名王成,姿容平平而歌藝高超;一名李玉,容姿秀麗姣好,歌藝不熟而聰明伶俐,勸酒侍候深得主人意。酒闌人散,主人讓諸仆離開,留李玉相陪。玉等仆去,便關門下鎖。諸仆于別室飲酒,不多時聽得房廳中有聲響,如墜重物,諸仆打開房門,見主人已身首兩斷,李玉自經而死,繩斷墜地。于是將李玉尸抬到庭院中,才發現是一女身,而且內穿孝服。眾人疑為商家刺客,告到縣官處,縣官招兩兄來問,說三官已出逃半年。讓兩兄驗看,果然是三官。縣官以三官為奇女子,判二兄領回歸葬,命豪富家不要再糾纏于恩仇。
宮夢弼
保定人柳方華,慷慨好客,仗義疏財。柳有摯友宮夢弼,柳子名和,與其最親,二人常玩藏石子偽作藏金的游戲。十余年后家道衰落,至柳死已無錢買棺了。幸賴宮出金周濟,又教和自立。一天宮辭歸,一去如黃鶴。和服除,到岳父黃家訂婚期,親翁嫌其家貧,悔婚不接納,幸鄰家劉婦贈金勸歸。親友不念故好,舊客借債不還,母子悲苦絕望。黃氏女聞父賴婚,并要將其轉嫁商人,女趁夜毀裝涂面而逃,一路尋和至保定,與和母子相聚。一日黃氏在后院廢舍中發現堆積物,挖開一看全是白銀,急告和,視之皆宮以前所拋瓦礫,及兒時戲偽藏金的地方,頃刻巨萬。和感念宮之恩,不負宮之教,發憤三年中舉。和赍金答謝劉婦,知岳家遭盜,已窮苦潦倒。黃翁夫婦后聽劉婦勸投女處,遭和譏刺,羞愧而歸。然黃女思父母深切,和乃派人接來,又贈金百兩,使其晚年豐足。
公孫九娘
山東于七反清一案,誅殺了許多人。萊陽生至臨淄縣吊祭死難親友,歸見同鄉朱生來訪。朱生亦死于于七之難,言在冥中無偶,欲娶萊陽生在于七案中已逝的甥女
清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圖詠本《聊齋志異》插圖書影
為妻,求萊陽生赴冥間為兩人主婚。 萊陽生勉強同行。北行一里多路見有大村落,入村進一第宅,果見甥女,于是為他們完婚。 甥女有女友公孫九娘,艷若天仙,萊陽生深愛之,但慮人鬼難相配。 甥女極力撮合,五日后朱生來,言已代為下聘,請萊陽生去公孫家入贅。 于是生又隨朱生入冥中,拜岳母,與九娘成婚,一如人間無異。 自此晝來夜往,樂不思蜀。 一天晚上,九娘忽傷心對萊陽生說:孤女寡母,千里柔魂飄泊如蓬草,請將其母女尸骨歸葬到萊陽生祖墳旁,能有依靠。 萊陽生滿口應允,天明歸來卻忘了問墓地標志。 至夜再去,則千墳壘壘,迷失了村路,只能嘆恨而歸。促織
明宣德年間,宮中時興斗蟋蟀,每年征收此物。縣令為媚上,強迫規定每人上交一頭。縣里有個童生叫成名,為人老實,被當差的逼得走投無路,只想自殺。后得巫婆助,抓到一只青麻頭大蟋蟀,如獲至寶,護愛備至,留待限期。誰知成名九歲兒子因好奇偷看,致蟋蟀跳逃,子情急將蟋蟀撲殺,因怕父追責乃投井,成名將子撈起,已奄奄一息,又是傷心,又是著急,一夜不眠。第二天忽聽門外有蟋蟀鳴,急起捉捕,得一又小又劣的蟋蟀,只得抓回以交差。村里游閑少年,持“蟹殼青”與成名蟋蟀斗,大敗。交縣官,縣令喜賞成,獻送宮中,斗遍天下蟋蟀,無能勝之者。皇上大悅,獎賞下僚,成亦免役,并讓成中秀才,其子亦康復,自言“身化蟋蟀,善斗”。不久成名良田萬頃,樓閣萬間,豪富過世家。
姊妹易嫁
山東掖縣有宰相毛公,幼時貧賤。父牧牛溺死于大戶張家墓地,張某曾得神鬼告誡:此墳地應為毛公所有,故給予安葬,將毛家母子接來家中,并教毛公讀書,視為己出。還有意把長女嫁給毛公,但長女嫌毛家貧寒而不愿出嫁。天天哭哭啼啼,直到迎親一天依然不肯梳洗打扮。急得張某如熱鍋上的螞蟻,氣得要去尋死。張某次女在旁,幫父勸姊不必賴婚。張某以其言慷爽,遂與其母商議,以次易長,次女應允。妹入毛家后,夫妻恩愛,后毛公知姊妹易嫁,愈加敬重。不久毛公中舉,妻依夫貴。姊后來嫁了同鄉貴家子,由于丈夫懶散又揮霍浪蕩,家道漸漸衰落。不久丈夫死,姊生活愈發窘困。聞毛公中了進士,姊悔恨不已,入庵當了尼姑。
辛十四娘
廣平馮生,年輕放浪縱酒。清晨出行遇一少女著紅披風,姿容秀美,有婢跟隨。心中暗自愛慕。黃昏醉歸,見道旁寺院中一麗人,即晨見紅衣少女。于是入內,有老翁姓辛,馮生遂向其提婚,翁拒之。天黑路迷,忽見一富第,有老婦出,認馮生為外孫,馮生告欲尋紅衣少女,老婦說是其外甥女辛十四娘,愿為作媒,并擇定良辰吉日送至馮家。雞鳴辭歸,出門數步,回首見第宅已失,唯薛尚書故墳塚。薛為生舅公,故認以為甥。馮生心知是鬼,仍返入寺院,居人言常見狐貍。馮生暗思,若得麗人,狐亦自佳。至良辰,辛十四娘果來完婚,帶來一積錢大甕。馮有同窗楚公子,常招生飲,十四娘勸生慎交,生聽而辭之。一日公子生日,強邀生往,生醉后得罪公子,十四娘知有殺身禍,便規勸馮生閉門絕交游,不縱酒。時楚公子妻打死一婢,公子銜恨生,謀醉而誣之。寫信邀生,十四娘毀之。過一日,馮生出城吊喪,遇公子,苦邀入楚家,浪飲醉臥席間,公子將婢尸誣生害,入獄判死罪。十四娘遣婢奔走京城,婢偽為妓,得皇上寵幸,遂將馮生冤獄告上,生得釋放。自此對十四娘恩愛有加。不久,十四娘厭苦塵世,替生覓良家女祿兒為偶,生堅辭。十四娘自減容光,絕食而臥,生侍湯藥如奉父母,十四娘死,生悲怛欲絕。后以祿兒為妻,家漸貧,忽憶十四娘攜來積錢大甕,內積滿十四娘平日所儲,于是家道充裕。后生仆在太華山見十四娘,已名列仙籍。
封三娘
官宦出身的范十一娘,美艷而有才藝,父母視為掌上明珠。上元節十一娘參加廟會,遇一絕代佳人,自言姓封,排行第三。兩人十分投機,遂結為知己,互贈釵簪,相約別日再見。不久重陽,十一娘于園中賞菊,忽一女子逾墻入,竟是封三娘。十一娘大喜,留于閨中半年無人知。三娘惜十一娘豐姿才藝,勸其不要以貧富、門第論婚姻,又為其覓得貧而多才的佳婿孟安仁,并夜入孟室,將所贈金釵偽托十一娘信物贈孟生。孟生喜,央鄰婦為媒,范家因孟生貧而拒婚。后有貴家子求婚,十一娘拒,言“非孟生,死不嫁”,父母怒,許婚。迎親日,十一娘自經死。父母痛悔葬之。孟生聞,夜哭于墳前,忽見三娘來,要生發冢,將十一娘尸抬回家,三娘授以藥,逾時而蘇。三娘匿孟生與十一娘于山村,實告自己乃狐,自此一去不復返。年余,孟生鄉試會考及第,官至翰林,遂拜見岳父母,告以前后情事,十一娘始歸寧與父母團聚。
花姑子
陜西貢生安幼輿,為人仗義疏財,喜放生。一日暮歸,迷失于山谷中,遇一老翁相招至家。呼生為恩主,喚女花姑子,溫酒備菜。生見花姑子美若天仙,不禁目注情動,乘隙入室調情,跪求好合。花姑子驚呼,父入內,又為生遮掩。安生第二天返家,準備上門求聘,卻只見絕壁峭巖,竟無村落,悵然而歸。由此得了相思之病。一夜花姑子自來,登榻以解相思,安病頓失,自此花姑子屢屢夜奔。后花姑子以父將遠徙而辭別。安生不舍,乘夜去尋花姑子,見山谷中隱有舍宇,生至門口,有青衣門人邀入,見花姑子出來,相抱時有膻腥,生覺異,女抱生頸以舌舐鼻孔,生痛如針扎,欲逃已被縛。翌日家人見生裸死危崖下。抬回家有女郎來吊,哭七夜而生復蘇,見女郎花姑子,問其故,花姑子言:膻腥女乃蛇精冒充。五年前生買獐放生,即為花姑子父,今父女倆為報恩救安生,自毀修成道業,求閻王還生性命,故能起死還生。花姑子又教安生殺蛇取血,以求康復,言畢,流淚而去。數月后,生至山中,一老婦抱嬰兒交生,告以花姑子所生之骨肉,生抱歸,不復娶妻。
顏氏
順天某生,家貧,隨父到洛陽求學,才疏學淺,但人長得儀表堂堂,俊美瀟灑,唯書信寫得很美,讀信者都覺得他有才學。不久,父母相繼而死,剩下他孤身一人,教書為生。當時村中有孤女顏氏,是名士后代,自幼聰慧,父在時常恨她不是男身,但對女兒十分鐘愛,定要擇貴婿,以此拖延了嫁期。后父母雙亡,鄰婦為其介紹生,并將生所寫書信給顏氏看,顏氏讀后心儀之,遂與生結秦晉之好。婚后顏氏朝夕勸生研讀,但屢試不中。顏氏責其枉為男子,并決定易裝代考。遂易裝回家鄉順天,以兄弟相稱。故里堂兄尚在,對他們兄弟十分顧恤。兄弟倆日夜攻讀,半年后顏氏文章為眾人嘆賞,卻很少露面。值科考,兩人并出,生落榜而顏氏得第一。翌年又中進士,授桐城令,不久升為河南道掌印御使,富裕如同王侯。 于是生承襲她的官銜,生之父母也得到了皇帝的封贈。
小謝
陜西姜員外有大宅第,常鬧鬼魅,久之遂成廢院。同鄉有陶望三者,家貧,但因生平倜儻,坐懷不亂,深得姜員外器重。陶生欲借廢院以棲身,姜員外告以兇,陶生作《續無鬼論》獻員外,員外允諾。陶生入廢第,挑燈夜讀,覺暗中鬼影憧憧,陶生視而不見,諸鬼或竊其書,或打他面頰,腳踩他的腹部,陶生雖不堪攪擾卻也不怕。后來有兩個妙齡女鬼顯形,一名秋容,一名小謝,都長得很艷麗,與陶生戲鬧淘氣,嬌柔作態,陶生均不為所動。二女深為感佩,自此不再戲謔,反競相替陶煮飯作羹。時間長了,陶生教其讀書寫字,培養情操,小謝之弟三郎亦拜陶生為師,三鬼競讀,書聲朗朗。后陶生因此詩詞譏切時事而獲罪,被誣入獄。秋容、小謝及三郎竭力為其奔波于人鬼兩界,使陶生終于獲釋。陶生感激二女,愿與二女結為夫妻,女以人鬼異域而拒。后遇一道士賜符作法,二女先后借尸還魂,陶生遂得二如花美眷。
向杲
太原人向杲,與兄晟手足之情極深。晟與妓女波斯情好,盡資以聘波斯。時有莊公子,于途中撲殺晟,將波斯占為己有。杲不勝哀傷,告至郡司冤不能伸。杲一心報仇,日懷利刃伏路旁欲殺莊,莊聞,用重金聘保鏢。一日伏山坡,忽風雨大作,又冰雹繼至,杲凍僵無知覺,勉強入山神廟,見往常給施舍的道士,道士用布袍換杲身上濕衣,杲披衣化為虎。于是伏守舊處,見己尸臥草中,悟前身已死,守尸旁。過一日莊經此被虎撲殺,保鏢射虎,虎斃而杲復蘇,歸家家人喜,忽報莊死訊,杲言“虎即我也”。莊之子聞之告官,官以無據置之不理。
夢狼
河北白姓老翁,其長子甲在南方做官,三年無音訊,一日做夢,入其子白甲官署,見巨狼當道,堂上堂下皆是狼,階前平地白骨如山;又見白甲被金甲猛士擊殺,甲撲地化為虎,牙齒被敲落,并預示明年四月要其命。白翁記其夢,命次子持父信去見兄。次子至,見兄門齒盡脫,問起落齒之日,正是其父做夢之日。弟心駭,把父信勸兄,兄以為大驚小怪。弟又見貪吏滿堂,賄賂說情的人日夜不斷,弟流淚勸兄,兄不以為然。弟勸不聽,遂歸,白翁大哭。第二年報甲薦舉作吏部,賀者盈門,白翁托疾不出。到四月甲解任,途遇為民泄冤之寇,將其殺除,四個心腹貪吏亦被除。后因白翁求神拜佛,神靈使白甲復生,但將頭項置反,使甲不齒于人類。
司文郎
山西平陽人王平子,赴京考試,宿于報國寺。一天有宋姓少年游寺中,言語舉止詼諧精妙,王生十分敬重他,把自己的文章一一請教,事如師長。不久放榜,王生落第。王生逾年再考,又因違反場規而取消資格。屢試不爽,宋生悲哀,吐真言:原來宋生本是鬼魂,生前少負才名而不得志,后遭難而死,游魂飄蕩,希望通過指點王生而遂自己生前之愿。現在卻依然失望。不久,宋生告王生說自己在陰間參加科考,已遂愿得中,授了司文郎官職。于是與王生告別。王生后來雖鄉試得中,卻已無意為官了。
于去惡
北平名士陶圣俞赴鄉試,路遇順天人于去惡,一見如故。于無書,每借陶書抄后焚灰而吞之,所抄之書并都能一字不差的背出來。陶覺奇,請于教他這本領。于始說出自己非人是鬼,現要參加冥間考試,本來冥間考試也很黑暗,而現在有才之士選為考官,自己就有希望考中了。人世間所以有庸才發跡、賢才埋沒就是缺乏這樣的考官。陶覺得他有見解,很敬重他。一天于憂心而返,因冥間改革考官之事被取消了,很擔憂自己命運。七月十五日,于參加了考試,并帶回朋友方子晉。于因自己文章寫得好,對考試充滿信心,方卻以為兇多吉少。不久公榜,于果落榜,傷心之余忽聞張翼德到地府巡察,在落榜試卷中發現于文,大加贊賞并薦舉于為交南巡海使。于臨赴任,將方交待于陶,陶欣然同意,并要方先回陶家去,自己要等考完才回家。方自先歸陶家。不久陶生考完歸家,發現方已投胎成了他的弟弟,陶十分高興。后由于考場舞弊,陶生三次落榜,最后得中一名貢生,卻已心灰意冷,只隱居在家教導弟弟,以此為天倫之樂。
鳳仙
廣西平樂人劉赤水,自幼聰穎,因父母早亡故,致學業荒廢。一夜歸,聞室內有私語聲,窺視之,見一少年擁麗人在自己床上,劉生心知是狐,闖入室大聲責斥,兩人驚慌而逃。遺一紫絲帶于床,劉生藏于懷。麗人是大姑八仙,少年是其夫,姓胡。二姑水仙嫁富川丁生。三姑鳳仙最美而尚未嫁。大姑欲以鳳仙來換掉下的紫帶,劉生欣然同意。過了幾天,果有兩人擁醉酒麗人來,劉生細視,艷絕人寰,喜極。鳳仙醒,嗔怪大姐,遂與劉生盡夫妻之歡。鳳仙報復,偷八仙繡鞋給劉生以示眾人。八仙惱羞成怒,將鳳仙夫妻拆散,帶鳳仙移居他鄉。劉生相思甚苦。忽一日于途中遇八仙夫婦回娘家,遂跟去見岳父母和鳳仙,夫妻相聚恩愛有加。鳳仙見父待水仙丁郎很厚,因丁富劉窮。鳳仙忿然出走,贈鏡子與劉生,以激勵其刻苦攻讀。劉刻苦攻讀時,鳳仙便在鏡中微笑,稍有怠慢便慘然相對。于是劉發憤而中舉,鳳仙從鏡中出與劉生團圓。后劉生去富川拜恩師遇丁生,才知丁生非狐,亦是富商之子,路遇水仙,兩相愛慕而結為夫妻。劉生搬大宅,岳父母及大、二姑夫婦皆來賀,禮儀豐盛招致盜賊。第二年劉中進士,鳳仙怕盜賊招禍,不復請娘家人來了。自此夫妻相愛,劉也不復娶。
張鴻漸
河北永平人張鴻漸,因代人寫狀詞告縣官貪暴而反遭陷害,只得外出逃生。到西安路費已盡,無處投宿,見村中一老婦出來關門,張求宿,只容留宿門口。后有年輕麗人出見張生,命老婦引客入室,并供以珍饌錦褥,張生感激問老婦,始知主人姓施,麗人名舜華,是家中長女。半夜舜華推門入,愿與張生同床共枕行夫妻之好。晨起贈金與生,命其早出夜歸。如此約半年,一日生早歸,不見村舍,始知舜華是狐,然戀其美不忍離去。夜求舜華送他返家探親,舜華允之。方到家,張生見其妻正被里中惡少威逼,氣憤之下將惡少打死,到官府投案自首,官府將其押解京都。途中遇舜華相救,跨馬如飛龍,因舜華要赴神仙會,推張生下馬,已身在太原,于是改名換姓,設館教書,居十年才歸。妻子喜出望外,兒已成人赴京趕考,兒媳也已在堂前侍候,于是匿家中。一日,報喜人來,張生誤以為來捕己,急起逃走。慌不擇途已入京都,遇新舉人許生,邀入其家,不意遇見自己的兒子,是許生的同科。父子相
清光緒十二年(1886)上海同文書局石印圖詠本《聊齋志異》插圖書影
見悲喜交加,遂父子同歸,合家團聚。席方平
湖南東安人席方平,其父席廉,性戇直,與富戶羊姓結怨。羊死,買通陰司差役,鞭打席父致死,席痛不欲生,發誓要入陰間替父伸冤。于是魂入陰司見父,知獄吏受羊賄賂,父日夜受其鞭打,摧殘得不能承受。席即一狀告到城隍處,不料羊姓內外賄通,城隍以所告無據,不準席狀。席并不罷休,冥行百余里,又向郡司申訴告城隍受私枉法。誰知城隍和羊某早已做了手腳,反對席一頓毒打,仍批城隍復審,被押回家。席不入家門,直奔閻王府,告郡司、城隍貪贓枉法。閻王傳郡、邑二官對質,郡、邑二官用重金與席求和,席不聽。二官便向閻王賄賂,于是席又遭嚴刑拷打,置火床烤其肉,以鋸解其體。席仍堅稱“大冤未伸,寸心不死,必訟。”被鋸解之后,送還陽界。在回家途中,席想去找正直的灌口二郎神,不料又被冥王捉回。冥王許以千金之產、百歲之壽。席卻仍要找二郎神告狀。誰知在再次送回途中被押差推入一門中,席驚定自視,已轉世為嬰兒,席憤啼不乳,三日便死,死后魂蕩蕩不忘灌口二郎神,約奔數十里,終于遇上,一場冤獄得以重見天日。冥王、郡司、城隍、羊某一個個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席父復生,三年間羊姓田產盡歸席家。
黃英
順天雅士馬子才,甚愛菊。一日于途中結識了菊精陶三郎和其姐黃英,便邀住南宅為鄰,陶替馬栽培菊花。陶見馬家境清貧,勸其賣花謀生,馬以為有辱菊花之雅,陶認為自食其力不為俗。從此二人漸疏。陶家門庭如市,人們車載肩負,搶購陶家的異種菊花。于是陶家日富,年年建房造屋。不久,黃英嫁給馬家。黃英到馬家仍以賣菊為生,馬以妻富不肯住入陶家,并叮囑南、北宅各立賬目,以防兩家財物淆亂不清。因馬家貧窮,所以陶家物常流入馬家,馬搬還,反復多次,馬無可奈何。于是黃英大興土木,將馬陶兩第合而為一,馬不自安,認為三十年清貧之德被黃英擾亂了。黃英不悅,與馬分居。過不久,馬又思念黃英,只好遷就了黃英住入了陶家。后陶三郎亦歸,馬與黃英才合住在一起,也就心安理得了。某日,黃英酒醉倒地化為菊。
石清虛
河北順天人邢云飛,喜歡石頭,有好石不惜重金收購。一次從河中撈起一奇石,玲瓏疊秀,邢生喜極,用紫檀為座,供案頭。每值天欲雨,則孔孔出浮云。有一勢豪闖入邢家搶奪,將石背到河畔,在橋上息肩,石即落入河中,雖千方百計打撈,終不能得。后邢生到落石處悲痛落淚,見河水清澈,奇石就在水中央,立即抱回,藏之內室。一天有老翁來拜訪,言奇石為老翁家物,并說出奇石特征,邢生求老翁割愛,老翁說要留石必減陽壽三年,邢生愿,老翁遂去。逾年,奇石被盜,邢生傷心不已,后又在報國寺售石人手中找回。其時有尚書愿以重金購此石,邢生拒之,被尚書陷害入獄,責其以石換人,邢生愿以死殉石。邢家人卻竊石換生。邢歸,奇石失,痛不欲生。一夕夢一漢子來,自言石清虛,勸邢生不必悲哀,說明年八月廿日即可在海岱門找回奇石。邢生如期往,果石在。后邢生死,以奇石殉葬,盜墓者得之,邢子告于官府,縣官見石欲占為己有,奇石忽落地成片,邢子將碎片埋入墓中。
上一篇:《耳食錄》介紹|賞析
下一篇:《肉蒲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