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隱漫錄
清光緒十七年(1891)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淞隱漫錄》扉頁書影
清光緒十七年(1891)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淞隱漫錄》正文書影
清代文言短篇傳奇小說集。又名《后聊齋志異》。十二卷。作者王韜(1828—1897),字仲弢,號天南遁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成書于清光緒十三年(1887)。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緒上海申報館《點石齋畫報》連載本;清光緒上海點石齋石印本;清光緒十七年(1891)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藏上海辭書出版社;清光緒積山書局石印本;1936年上海大達圖書局鉛印本。198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小說史料叢書”排印本,1987年甘肅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88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91年巴蜀書社“中國神怪小說大系”排印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1992年上海文藝出版社“中國筆記小說文庫”《清說七種》影印1936年上海大達圖書局鉛印本。
此書系作者晚年定居上海時作,“追憶三十年來所見所聞可驚可愕之事”(《自序》),聊作一時之消遣,而借以抒平日之牢騷郁結。所寫故事有的為作者親歷所見,有的乃得之傳聞,還有一些是敷衍歷史傳說,還有一些是改編利用前人小說而成。
從本書題材的內容看,寫煙花粉黛的篇章占了大多數。許多篇章以肯定的態度描寫了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幸福、美滿的愛情和婚姻。如卷二《白秋英》記白蛇精與書生伉儷之和,倡隨之樂;卷二《馮香妍》寫馮香妍對楊生一見鐘情,大膽送花贈詩,為婚姻自主,兩人先后出走,結果“金榜題名、洞房花燭”;類似者還有卷三《陸碧珊》、卷七《沈荔香》、卷十《錢蕙蓀》、卷十一《吳也仙》等。有的篇章則熱情歌頌了剛烈女性守身如玉,寧死不屈;或巧設妙計,雪冤報仇的高貴品質。卷一《吳瓊仙》中吳瓊仙保身殉節投河而死;《貞烈女子》中的王秀文,卷二《周貞女》中的周喜子,卷十二《玉兒小傳》中的玉兒,她們為了表示對于強迫婚姻的抗議,有的吞金,有的服毒,有的自刎。而卷一《蓮貞仙子》中的芙蓉仙女對破壞她愛情自由的羅浮道士,始則糞尿潑面,繼則撕下他的虎皮,贏得了美滿的婚姻;卷六《李韻蘭》中這位胸懷奇計的女子,為同誣陷丈夫的假朋友孫月波斗爭,運用美人計取得勝利。類似者尚有卷七《媚黎小傳》和《鮑琳娘》等。卷六《劍仙聶碧云》敘聶碧云為報父仇,歷盡艱險,取來法寶,為民除害的故事,瑰麗奇宏,氣壯魄豪。作品中所寫煙花妓女諸篇也頗為感人,如卷三《夜來香》敘民女夜來香被紈袴子弟徐氏子誘騙后轉賣青樓,在脫樂籍后不甘心隨便為人所辱而得罪某御史、某當道,最后被摧殘致死。 類似者還有卷三《心儂詞史》,卷六《胡姬媛云小傳》,卷十《丁月卿校書小傳》,《合記珠琴事》等。
本書還有一些篇章描寫了英、法、日等國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如卷八《海外仕游》對英國海軍、陸軍的演習,愛丁堡的舞蹈晚會,倫敦商店,“玻璃巨室”的描寫,頗為生動。卷四《海外美人》對西方整容術的描寫,雖不免夸張,但它肯定了西方科學技術的發達。卷八《海底奇觀》塑造了一個關心國家前途,留心經濟發展,鼓吹改革的聶瑞圖的形象。他主張自筑鐵路,關心北方水利建設,在遍游歐洲十余國又赴美途中被風浪卷入海底,后帶珠寶回國,賣掉鉆石而賑濟山東災民。這批作品,讓人耳目一新。
本書寫法“純為《聊齋志異》者流”,其中不少故事情節講求跌宕曲折,語言典雅,能較好表達其記事述情、自抒胸臆之初衷,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然而也有些故事內容浮泛,語言冗沓,結構也往往重復。此蓋為后來“舊派”報章小說之濫觴。
貞烈女子
金陵女王秀文,自幼工刺繡,兼通書史,其父于縣署中為書吏。同里項生,父為邑中名下士,收藏書畫古董極多。項生與王秀文年幼時,即由項父與王父作主訂親。過了一年,項父病死,不久項母又卒。之后又有盜賊將項家古玩字畫盡皆搶走,項生不名一文。王父母意欲賴婚,與王秀文商量,王秀文不肯。但王父母堅持己意,項生屢至王家,都被拒之門外。王父又派冰人攜巨金要項生寫離書,項生大怒,立刻寫就離書,連同巨金擲之門外。項生在好友幫助下湊足旅費,往滇南軍營投奔表親。王父得離書后,以西洋映像法繪王秀文圖像,遍請名流題詠。有潘氏子見到王秀文小影,欲以重金納王秀文為妾。王父同意,卻瞞著王秀文,直到迎親日方告訴她。王秀文如喪魂魄,吞金環而死。三日后,忽有一道士到王家,稱項生已貴,不日將歸。道士又將王秀文救活后離去。項生于表親營中司筆札,一月三遷,位至監司大員。一日,有道士來謁,稱項生有世緣未了,宜急歸,又用縮地法將項生帶至揚州后遁去。項生買舟渡江,于路得知王秀文吞環復生之事,恍然大悟。到金陵后,即與王秀文成婚。
楊素雯
常熟陸仲敏性好讀書,喜以重價購置奇編秘帙。聽說杭州某敗落宦家有異書將貶價出售,欣然買棹前往,宿孤山寺旁古館中。一日飯后,就近散步,見一女郎容光靡艷,豐韻娟秀,似傷足不能行路。女郎自云家住涌金門外,與女伴走失。陸仲敏扶她至宿處,兩人品酒斗詩,極其歡洽,至夜同眠。天明,女郎乘船離去。陸仲敏悵然若失,常泛舟涌金門左右,以冀再遇。七夕之夜,忽見中流一舟,女郎在其上,有翁媼端坐于中,旁侍雛環三四人。陸仲敏令舟人尾之而行,見女郎等舍舟登岸,轉瞬抵一甲第,翁媼偕眾女子魚貫而入,雙門隨閉。陸仲敏徘徊門外,忽有一丫環自側門出,引陸仲敏從曲巷中行,須臾至一園中八角亭,則女郎與三雛環俱在。那三環一名纖纖,一名娟娟,一名翠翠,均容色嬌妙,詞語清雋。陸仲敏如入群仙隊
清光緒十七年(1891)上海鴻文書局石印本《淞隱漫錄》插圖書影
里,心旌搖蕩,不能自主。眾人吟詞飲酒,備極其樂。 陸仲敏酒醉,伏幾而寐;眾女子亦玉山頹倒,纖纖枕陸仲敏股沉沉睡去。天明,陸仲敏覺涼露侵衣,細荊刺鼻,睜眼看時,自己竟臥于荒冢之上。 大驚起立,則正中一巨墳,余四五小冢,一石碑上書“楊素雯女史之墓”。 陸仲敏踉蹌而歸。 二十余年后之七夕,陸仲敏忽夢女郎至曰:“君憶素雯乎? 地下亦殊樂,何必久戀人間也。”十余日后,陸仲敏無疾而逝。心儂詞史
心儂原名李楚蓮,姿質明艷,豐韻娉婷,善歌能詞,絲竹箏琵無所不工。其母為完兩兄婚事,將她賣入娼家,春申江畔,見者無不驚其麗絕塵寰。一日,心儂攜女伴游滬廟西園觀蘭花會,偶于人叢中見一年輕書生,雖然衣著不華,但豐神朗秀,有如玉樹臨風。女伴察覺心儂之意,又與書生二友之一相識,便招呼說:“此一對璧人,君為何不為撮合山?”那書生名叫楊賓,當夜由二友陪伴至心儂所在勾欄。花前月下,兩人訂盟。心儂付楊賓百金,要他設法救自己脫離火坑。不料漢皋巨商金翁,出重資買心儂為妾,心儂身不由己,楊賓亦無可奈何。后楊賓至揚州鹽務所謀生,甚受商人潘某器重,一日往漢皋收債,夜半月明,泊舟水滸,忽有一巨錦囊觸舟。楊賓提之上舟,打開看時,內有一女郎,皓齒明眸,似曾相識。那女郎漸漸蘇醒,目視楊賓良久,口呼“楊郎”。楊賓大驚,秉燭再視,竟是心儂。原來心儂歸金翁后,大婦妒悍異常,昨日乘金翁外出,托言賞月,將心儂灌醉,裝入錦囊,投入河中,不想飄流至此。其時潘某之姊倩鄒生居漢皋,楊賓攜心儂至其家。鄒生抱打不平,往金家向金婦索取千金及心儂衣飾,助楊賓完婚。金婦因人命事大,不敢不給。楊賓攜心儂回揚州,潘某割己園之半讓兩人居住。后楊賓、心儂結廬于鄧蔚山麓,買田二頃,優游卒歲。
李韻蘭
平湖李韻蘭,姿容秀逸,豐致娉婷,嫁與陸生為妻。平日斗酒聯詩,共相唱和。陸生密友孫月波得見李韻蘭美色,即起歹念,他在祁廉訪幕中專司刑名,便囑一盜賊誣攀陸生,將陸生逮捕下獄。同時派人勸說李韻蘭早自為計,遭李韻蘭拒絕。李韻蘭細加訪察,方知陸生受孫月波陷害。李韻蘭鄰居瑞云,原為名妓,囊中略有所蓄,已厭倦風塵,意將擇人而事。當時朝廷將派新臬使到平湖,李韻蘭跪求瑞云相助。瑞云鮮服艷妝,坐船于新臬使船旁逗引。新臬使泊舟幽僻處,與瑞云一住十日。將分手時,瑞云稱自己是平湖陸秀才妾,盡訴孫月波陷害陸生始終。新臬使到平湖,李韻蘭攔轎呼冤。新臬使果然不負承諾,放了陸生,而將孫月波繩之以法。陸生回家后,即遵李韻蘭與瑞云約定,納瑞云為妾。半年后,李韻蘭逝,陸生欲將瑞云扶為正室,瑞云卻將姨妹幼娟嫁陸生為繼室,自己仍居妾位。
海底奇觀
金陵巨族聶瑞圖,胸襟曠遠,平素喜講求經濟。時國家方重外交,有某星使將出洋,聶瑞圖意欲隨行,但星使虛禮而已。聶瑞圖不悅,乃自登郵舶遠征,他囊資充裕,行李煊赫,見者以為顯要,所至各處,無不爭先逢迎。又隨帶英、法、俄、日四名翻譯,故應對周旋毫無障礙。在歐洲瑞國,聶瑞圖遇書塾肄業女子蘭娜,被邀至其家。蘭娜異常美麗聰慧,家藏有法后出奔時留下的中國綺羅物玩不計其數。蘭娜擇其名貴數種贈聶瑞圖。 后聶瑞圖乘巨舶從倫敦往紐約,于太平洋中被風浪從舵樓卷入海中。 聶瑞圖一時眩暈欲絕,少時蘇醒,但見山青水碧,別一世界。 行三四里,覺鳥語花香,奇葩瑤草,疑非塵境。遙望有茅屋數椽,依澗而居,上前叩門,見一老媼及婢女,俱中華妝束。聶瑞圖問路,老媼云不知,但云:“適有西方美人新至此,可自往問之。”婢女引聶瑞圖去見那人,不料竟是蘭娜。 蘭娜稱自己在蘇格蘭過都華河時失足落水,主者憐其盛年殞于非命,令至此間享受清福。 聶瑞圖方知己身已死,但對此妙境麗人,亦樂不思蜀矣,乃應蘭娜之請悉心教授中華語言文字。一日偶步門旁,驟聞波濤洶涌聲,門外咫尺,水若壁立,無路可通。 蘭娜道聶瑞圖自此可出海底復至人間,乃命婢女取一小艇,置之門外,令聶端圖坐其中,旁疊四五囊,悉儲珍寶。 兩人灑淚而別。待門緊閉之后,小艇隨浪聲上升,在海面飄流三四日,到達乍浦。 又前往上海,將隨帶珍寶僅售百分之一,已得萬金。 有碧眼賈胡欲購聶瑞圖一巨若龍眼之鉆石,聶瑞圖要他三十萬金,以拯山東災民。淞隱漫錄 一四五六
上一篇:《淞濱瑣話》介紹|賞析
下一篇:《清夜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