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結廬:建房屋居住。爾:如此,這樣。南山:指廬山。日夕:傍晚。相與:結伴。欲辯:《莊子·齊物論》:“辯也者,有不辯也,大辯不言。”意即已領會到大自然中蘊涵的人生真意,卻不能也不必用語言道出。
入選理由:
陶淵明的代表作;“采菊”兩句為千古名句。
詩詞賞析 這是20首《飲酒》組詩中的一篇。標題是“飲酒”,已可見寫詩的意圖。組詩的序說:“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飲,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銓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笨磥磉@還是回歸田園以后的作品,而且詩人并非心境無憂愁,人間之境并非理想的世外桃源。愛酒固然是秉性所致,但愛酒往往與消愁聯系,不過心境高遠的詩人有“心遠地自偏”的道白,表明境由心造,心境寧靜就會連車馬喧鬧也不在意。憂愁、憂慮人皆有之,關鍵看你如何處理調節。文學作品中不說憂愁、憂慮的人顯得虛偽;大說憂愁、憂慮的人又顯得無病呻吟;淡說,婉說才是詩。
除了酒之外,本篇還有“菊”?!皶x陶淵明獨愛菊”,菊花已成了詩人的符號,菊花是高雅的標志;“東籬”是一個根本無法界定范圍的地方,但它卻成了凝固的文學符號,成了脫俗圣地,后世不知多少文學家寫到它。不過采菊的“悠然”更是不能放過的字眼,怎么樣才算“悠然”境界,就如同詩歌的結尾處一樣,難以言說。我們只能根據感覺猜測詩人大概是得到了天趣的高深心境了。
上一篇:《蘇 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李 賀·馬詩(其五)》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