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原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 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戰國時楚人。為楚王同姓貴族,曾任左徒、三閭大夫等職。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后為上官大夫所讒,被懷王疏遠,悲憤憂郁,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是“騷體”的創始者,其作品想象豐富,文辭絢爛,是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典范。吳戈:吳地所出的戈,是當時最好的兵器之一。后面的“秦弓”意思和用法與此相同。被:披。凌:侵犯。躐:踩踏。左驂:戰車左邊的馬。殪:死。右:戰車右邊的馬。霾:通“埋”,陷入泥中??{:絆住。玉枹:鑲有玉的鼓槌。天時懟:猶言無地昏暗。嚴:壯烈地。忽:遙遠遼闊。懲:悔恨。誠:的確。毅:威武不屈。
入選理由:
表現愛國主義精神的好詩;句式整齊、韻律優美的好詩。
詩詞賞析 這是《九歌》組詩中的一篇?!毒鸥琛肥浅o原有的形式,全是與巫風盛行的文化相配合的人神交流的歌詞。然而本篇不仔細讀是不能領會到這個結構特點的,人們往往會簡單地認為它是一篇歌頌陣亡將士的詩。其實,本篇的主題表達的仍然是超現實的內容,換句話說,本篇的閃光點仍是鬼魂,而不是人。詩的前面部分極寫戰事的艱苦,死傷之慘重,將士們的英勇,但畢竟戰敗的事實卻不可更改。據《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楚國自從和秦國關系惡化之后,發生了多次大戰,一次戰役楚國就陣亡若干萬人,這是讓詩人觸目驚心的現實。既然現實中我們不能取勝,那么寄希望于超現實的冥冥之中就成了正常的情理,而楚人的文化傳統正契合了這一點。于是希望鬼魂來幫助楚國就成了本篇的主題思想,結尾便有了不能輕輕放過的一些字句:神以靈、鬼雄等。如果用現代話語來詮釋,那就是“你們雖然悲慘壯烈地犧牲了,但你們的靈魂一定會幫助祖國的,你們是鬼中的英雄!祖國一定會因你們而打勝仗!”由此看來,前面的部分只是為最后兩句所作的鋪墊描寫。由此解讀,也就讓《九歌》全是神話題材內容的說法再次得到論證。
上一篇:《王 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宋 玉·九辯(節選)》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