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汲:打水。欸乃:劃槳的聲音。
入選理由:
借寫漁翁生活來表達詩人向往自由的寫景抒情名篇。
詩詞賞析 湘江邊真有這樣的漁翁,江湖中真有這樣的自由。
這首詩大概是作者在永州(今湖南零陵)居住了較長時間之后所作的。剛來時的苦悶強度減弱了,孤獨的抗爭意志淡化了。他在思考以一己之力如何能抵抗專制集團的高壓暴力,古往今來的宦海浮沉中,個體顯得是多么的渺小和不測,還不如在山水之中尋求苦悶的排解。于是寫《永州八記》以抒情見志,寫本篇詩歌以寄托人生理想。
本篇畫面迭出,動感很強,色彩變幻,很有視覺沖擊力,與《江雪》死一般的靜止大不相同。漁翁的生活情狀是作者從夜里取景到朝日照耀之后的一段,從漁翁的動作和視野變化來分解組合。畫面的背后是漁翁不問世事,遠離塵世,遠離紛爭,遠離煩惱的悠然,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方式。更深層的解讀是表達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人生價值取向,希望在自然中釋放自由心情,消除煩惱,如同漁翁那樣生活。
本篇突出“自由”主題,于是形式也隨意配合,是一首只有六句的古詩。因為隨意,結構便成了后人的話題。蘇軾曾說最后兩句“雖不必亦可”,意思是刪去還更好,“欸乃一聲山水綠”境界優美含蓄。再加后兩句就留下了痕跡,一是有陶淵明的“云無心以出岫”在前,二是向往自由說得太露。到了清代的古文大師劉大櫆手里,后兩句干脆不用,明白地說是絕句詩了。當然,認為不能刪的也有。明代文人領袖李東陽就認為“若只用前四句,則與晚唐何異”。
上一篇:《范仲淹·漁家傲》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李 白·渡荊門送別》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