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龐守英
中篇小說。作者宗璞。最初發(fā)表于《十月》1980年第3期,后收入《1977——1980全國獲獎中篇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1年11月第1版)。作品描寫的是十年動亂初期梅菩提、陶慧韻、方知三位知識分子在患難之中建立起來的友誼與愛情。身患絕癥的大學女教師梅菩提在50年代曾因發(fā)表小說《三生石》而受到批判,“文革”開始不久,又由于父親是“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而被抄家出門。父親去世后,她再沒有一個親人,只有鄰居陶慧韻在自己承受煎熬和折磨的同時,向她伸出了溫暖友誼的手。在她手術(shù)后需要有人照顧和安慰的時候,陶慧韻守在床前,三夜不曾交睫。“對于菩提,她是母親、姊妹、同志、朋友。”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她們互相攙扶,互相鼓勵,互相擋風遮雨。癌癥對人的威脅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梅菩提幾乎慶幸自己得了重病,因為在病中,她可以信賴醫(yī)生。方知大夫認真給她治療,關(guān)心她的生活,當他知道她是小說《三生石》的作者時,他因當年讀《三生石》治愈了心靈的創(chuàng)傷而更加尊重她的人格。在共同的交往中,他們建立了生死不渝的愛情。在方知跳樓受傷后,梅菩提果斷地作出抉擇,與方知結(jié)為終生伴侶。
作品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文革”初期的抄家批斗,病房里的大字報,造反派的移尸栽贓,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普遍傳染上的“心硬化”、“靈魂硬化”,都顯示出特定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越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越突出了主人公之間友誼與愛情的崇高與珍貴。作品帶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在故事情節(jié)的推進中,著力創(chuàng)造富有詩情畫意的意境,形成濃郁的抒情氛圍。在藝術(shù)構(gòu)思上,以三生石為貫穿全篇的線索。它既是梅菩提寫的小說的書名,又是匙園中那塊挺拔峻峭的石頭的名稱。它象征著主人公出污泥而不染、堅貞高潔的精神氣質(zhì)和動亂年代難能可貴的友誼與愛情。“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流暢而有余韻,于細膩之中,注意調(diào)節(jié)。每一句的組織,無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組織,無浪費或枝蔓。可以說字字錘煉,句句經(jīng)營”(孫犁:《肺腑中來——〈宗璞小說散文選〉代序》)。作品被評為1977——1980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二等獎。
上一篇:楊新敏《三月雪》當代文學作品賞析
下一篇:謝錫文《三角梅》當代文學作品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