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進士。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仁宗時施行“慶歷新政”,后被排擠。死謚“文正”。詩詞文都有名篇。衡陽雁:傳說大雁南飛到衡山止。衡陽在今湖南境內。勒:刻。這一句說還沒有取得勝利就不能回家。
入選理由:
用詞的形式寫邊塞的內容,此首頗具代表性;同時它又是擺脫婉媚香艷詞風的北宋詞中的先驅作品。
詩詞賞析 這是作者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時的作品。北宋初年,西夏黨項族軍事力量漸強,控制了今寧夏、陜西北部等地。后來其首領元昊稱帝,更是常與宋王朝發生戰事,而且宋軍幾乎每戰必敗。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正是敗后待收拾整頓的時候。盡管后來成效顯著,但邊塞的苦寒,戰爭結束的遙遙無期,將士的思歸懷鄉情感一再刺激著他,作為文人,他寫下了一組《漁家傲》詞抒情言志,每首都用“塞下秋來”開頭。本篇就是其中之一。
詞的上闋寫邊塞風景,突出了當地的邊荒和寒冷等特點以及邊防內容。“衡陽”一句景中有情,暗示了下闋的抒情特征。下闋以軍事責任艱巨,功業難成,思鄉懷歸等表達情感和思想,形象而真實地再現了守邊將士的精神風貌和內心世界,根本不回避憂傷和痛苦,但比之慷慨激昂的陳詞和英雄氣概的宣言卻一點也不遜色,反而更加動人。同時,作者也表達了守土衛國的信念。“歸無計”就是沒有想也不能想回家,只有戰勝敵人之后才有歸家的一天。語雖簡短,意義還是清楚。
詞的內容如此,風格也隨之而來,以悲壯蒼涼為主,完全不同于以女性描寫、男女相思為主,寫得香艷纏綿的“花間派”詞。
上一篇:《辛棄疾·清平樂村居》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柳宗元·漁翁》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