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巖根恒灑浪,樹杪鎮搖風。
偃流還漬影,侵霞更上紅。
獨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從南朝起,開始欣賞奇石,出現了以孤石為題材的詠物詩。劉宋鮑照、梁代朱超、陳代釋惠標,都作有《詠孤石》詩,而寫形傳神,著墨孤傲雄姿的,要數此詩為冠。這首詩緊扣一個“孤”字,用多種手法、從多層側面來突現孤石的孤高、孤堅、孤麗、孤秀的形態特征,蘊含著詩人孤傲于世的情懷、高潔于俗的美德。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這兩句從空間的夸飾和平面的烘托,立體地展現出孤石獨立于天地之間的孤高雄姿。前句以驚奇之筆,特寫孤石的雄奇,遠望孤石,直上挺立,凌空而生。這句正面的夸張描寫,突現了孤石凌空聳立的姿態,但沒有突出孤高獨立的特征,后句從側面描寫來加強。詩人把孤石置于特定的環境中,它屹立在平闊的湖邊,極目四方,空曠無際,唯見高聳的孤石。這無邊平湖的描寫,有力地烘托出孤石拔地而起的孤高特征。
孤石既有奇觀的雄姿,更有可贊的堅忍美質。“巖根恒灑浪,樹杪鎮搖風。”孤石生存的環境是艱難的,下有浪濤長年不息地沖擊,上有狂風四時不停地吹搖。孤石經受了這嚴峻的考驗,造就了堅毅不拔的特性,浪擊風吹,屹立湖畔,安然如山,不改雄姿。這兩句上下對照,突出了孤石的堅忍特質。這孤堅的特質同孤高的形態,又相映生輝,因有孤堅才形成了孤高,又因孤高更顯孤堅。
孤石并非煢然孤立,它有自身的雄奇美、堅忍美,也能同周圍的美景和諧相融,組成一幅鮮麗多彩的畫面。“偃流還漬影,侵霞更上紅。”平湖陪襯了孤石的高聳,錘煉了孤石的堅忍,同時又造化了孤石倒影的風采,靜態的碧水倒映著孤石的身影,倒掛孤石,富有空靈之美。上空彩霞鋪灑,映照孤石,五色生輝。這兩句,上下動靜錯綜,紅霞碧水相映,渾然一體,美不勝收。這是孤石獨特的壯麗之美。
詩人沒有停留在外部形態的描寫,而能更深一層地揭示孤石內在的精神美德。“獨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孤石可貴的美德就在于,它獨立挺拔在群峰之外,不與爭奇;獨自秀潔于白云之中,永保高潔。最后兩句寫形繪神,畫龍點睛,透視了全詩詠物抒懷的思想主題。詩人明寫孤石高潔的美德,暗寫人的與世無爭、出俗保真的純潔情懷。詩人是南朝陳代僧人,雖然生平史書無載,而從他對孤石的激情贊美中,不難窺見這孤石的美德正是這位法師心靈的寫照。
這首詩大處落筆,宏觀構象,孤石的總體特征鮮明奪目;氣勢雄渾,詩境深遠,讀之既有形態美的享受,又有神情美的啟迪。這在六朝詠物詩中,確為難得的佳作。
上一篇:《詠孤石·朱超》原文|賞析
下一篇:《詠山三首(其一)釋惠標》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