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洲有杜若,可以贈佳期。望望忽超遠,何由見所思?我行未千里,山川已間之。離居方歲月,故人不在茲。清風動簾夜,孤月照窗時。安得同攜手,酌酒賦新詩。
這詩是寫身在遠地思念朋友,由芳洲杜若起興。“芳洲有杜若,可以贈佳期。”“杜若”,一種香草,古人常采集來贈送親愛者以表達感情。作者看到芳洲上的杜若,對友人的思念油然而生,想到要采集一束在會面的時候送給他。采的是香草,面對的是芳洲,想的是佳期,這把思念之情襯托得十分美好。“望望忽超遠,何由見所思?”“忽”,渺茫的樣子。“超遠”,遙遠。他盼望著會面,但一望渺茫,見不到朋友。“望望”的重疊,“何由”的自問,見出其心情的迫切。“我行未千里,山川已間之。”這兩句意思說,我外出并不是很遠,而山川已阻隔了我們。這里是怨山川。應當說“未千里”雖不是很遙遠但也并不算近,山川間之自是固然,這里的怨并無道理,但就是這種無理之怨才表達了心情的真實,大凡人們愁悶無以開解時,總會出現這種情態。“離居方歲月,故人不在茲。”“歲月”這里當指正月,正如“歲朝”指新年第一天一樣。這兩句是說,我離居在這里正是春天來臨之時,而故人卻不在這里。這表現了一種遺憾的心情。為什么遺憾呢?春天芳華無人共賞,采杜若無由贈送。這回應了前面所寫。下面更提煉了兩種情境以表現這種遺憾:“清風動簾夜,孤月照窗時。”這好比電影中的“空鏡頭”,映現了他的心境:習習清風,朗朗月色,在這美好時光離居,倍叫人感到欠缺;而風動簾影、孤月臨窗,更是撩撥人的心緒。“安得同攜手,酌酒賦新詩。”這寫他的想望,用“安得”(怎么能夠)點出,攜手共處、酌酒、賦詩,才能滿足此時的心愿。而這又是幾件美好的情事,它們之間有遞互補充的關系,內容很是豐富;若只滿足前一件或前二件,還顯得一般化,滿足了第三件,這就符合了自己的身分,在他說來就是更高的樂事了,“詩”前加個“新”字,似有這種意味在。由最后兩句看,此詩的“懷故人”,或許就是“竟陵八友”中的詩友。自皇室內訌,竟陵王蕭子良去世,當初的詩友一時星散,謝朓對他們的懷念每每形之于篇詠。
方東樹評此詩曰“一往清綺”(《昭昧詹言》),大概是說它情景寫得好,表達又顯得流利自然。詩從新春佳景起興,款款道出懷念之情,每個句子都是那么順妥而富于情意。后面以清風月夜作結,美好的懷想在清麗的夜色映襯下,格外顯得動人。后面四句對典型情境的概括是有創造性的,每為后人仿效,杜甫的《春日憶李白》后四句就是:“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還有一點須指出,此詩前幅多次化用《楚辭》及別的描寫戀情的語句。不考慮這種情況,讀者自能披文入情,不妨礙欣賞;若知其底細,閱讀時也許能多產生一些聯想,多獲得一些審美愉悅。用典如同己出,從詩法角度來說,也是值得稱道的。
上一篇:《懷園引·謝莊》原文|賞析
下一篇:《挾瑟歌·魏收》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