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宛轉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
白馬金鞍去不返,紅妝玉筯下成行。
一個富貴人家,丈夫從軍出征,求取功名去了,把個年輕漂亮的小妻子丟在家里,丟在與外面大世界相隔絕的深閨中。冬天過了是春天,也不知經歷了多少回。小妻子很煩悶,很無聊。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個女子的青春時光更短暫,活了一世,把最好的時光白白消磨在閨房內,算怎么回事呢?就算丈夫封侯歸來,自己也差不多老了,又有什么意思?所以在春暖花開的時刻,她卻很悲哀,既想念丈夫,更為自己的命運感傷,于是流下許許多多眼淚來?!@樣的故事,不知發生了多少次,這樣的詩(習慣叫作“閨怨”),從古老的《詩經》開始,也不知寫了多少遍。魏收再來寫這樣一首詩,又是短小的七言四句,當然翻不出多少新花樣。他主要是在語言上下功夫,把這個古老的,然而又天天在重復發生的故事,寫得優美動人。
先說節奏。詩中的四句,都是上四下三的句法,并且第一、第三、第四,即押韻的三句,都把動詞安放在第五字的位置上,即上四下三的交接處。由于每句中這個單音的動詞具有溝通前后兩個詞組的作用,因而在朗誦或默讀時,自然在這里形成一定的停頓,于是把句式的重復給強化了。這種句式上的重復,也就是韻律的重復,造成了一種明快流暢的調子,富于歌謠風味。當然,如果詩很長,都用同樣的句式,未免單調,但在四句的小詩里,這樣的重復卻是恰到好處。讀者不妨嘗試一下,是否確有一種歌謠的味道?
再看詩中的描述。四季之風,春風大約最討人喜歡,所以常被詩人賦予多情的性格。這兒的春風也是多情的,它好像知道女主人的寂寞,正輕輕地、溫柔委婉地穿過一層層曲折的房廊,向獨居的她吹去。為了撫慰女主人,春風還帶去了小苑中盛開的各色花兒的香氣,讓她感受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是啊,春天又來了,萬物都欣喜地舒展著、生長著,你怎么還愁眉百結、煩苦萬端?小苑、百花、春風、曲房,本來都是很美的,詩人又把自己的溫情賦予春風,讓它把另外三者聯系起來,作似乎是有意志的回轉飄飛,整個景象顯得更美了。
春的溫暖、花的氣息,能夠令女主人轉憂為喜嗎?沒有。相反,她卻是愈加愁苦了。因為她的與春天同樣美好年輕生命,隨著每一年春風的吹過,正在不斷地、無可挽回地消逝。于是她又想起了離別那一日的場景。詩人借助回憶手法,把不同時間中的事件同時呈現在一個畫面上:那男子精神俊爽,跨白馬、配金鞍,躊躇滿志,意氣風發,一路向前馳去,漸漸消失在天盡頭;那女子憑窗佇立,追蹤著眼前的幻景,心神恍惚,哀哀戚戚,雙淚長流。這場面有些兒傷感,卻也是很美的?!鞍遵R金鞍”和“紅妝”,從修辭手法來說,是借代,分別指男女二人。但詩中的語言,具有直呈性,能夠把那些詞匯所表示的色澤交互呈現在讀者眼前,本身也造成美的感覺。
這詩并無深意。而且,你可以感到,詩人的用心,也并不是要喚起你對女主人的深切的同情,卻是讓你欣賞一種略帶傷感,卻又是華麗明快的美。詩中精致的節奏、美麗的場面、漂亮的語言,造成了你同主人公的距離,使你知道:這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并不新鮮的故事,因而你可以放心地體味詩本身的美。
魏收與溫子昇、邢劭并稱“北地三才”,是北朝著名的詩人。北朝的文學遠比不上南朝發達,所以他們的詩以模仿南朝風格居多。這一首也是,但寫得很成功,放在南朝名家的作品中,也不會遜色。另外說明一點:《挾瑟歌》是樂府曲調名,另有相近的樂調,叫《挾琴歌》。在有的總集中,把這首詩誤記為《挾琴歌》了。
上一篇:《懷故人·謝脁》原文|賞析
下一篇:《敬酬王明府·何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