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表錄異》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嶺南錄異》3卷,唐劉恂撰。宋僧贊寧《筍譜》稱劉恂于唐昭宗朝就任廣洲司馬,任滿后,由于都城動亂不安,遂定居嶺南,撰《嶺表錄異》。此書宋元時有《百川學海》和《說郛》所錄節(jié)本,今本為清修《四庫全書》時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因原書體例已不可考,四庫館臣不敢貿(mào)然標立門目,只依《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的卷數(shù)分為3卷,但實際上還是各以類聚,約略有所區(qū)分,其中上卷41條,主要記風俗和異聞;中卷41條,主要記植物及飛禽走獸;下卷42條,主要記海產(chǎn)及爬行動物等。
嶺表亦即嶺南,唐貞觀初置嶺南道,下轄70余州,其區(qū)域包括今廣東、廣西并遠及越南北部一帶。《嶺表錄異》一書即專記嶺南珍異的草、木、蟲、鳥、魚和當?shù)氐娘L土人情,甚至還有當時航海遇颶風所見的海外奇談,內(nèi)容相當豐富。因作者久居廣州,故書中以記今廣東地方的物產(chǎn)和風俗為最多最詳。在作者之前,記嶺南地理風土的著作有晉人郭義恭的《廣志》和南朝人沈懷遠的《南越志》,二書早佚不傳,宋元以來,人們談及嶺南故事時,多引本書為據(jù)。本書上卷所記嶺南風俗民情最有參考價值,如記蠻夷銅鼓之制,記廣州人用土陶鍋熬藥,記粵地酋豪用鵝毛做被褥,記交州和廣州之間的番人用蟻卵鹵醬等等,均有助于對唐代南方民族社會生活的了解和研究。
清人從《永樂大典》中輯出的本子尚有不少遺漏,宋代《太平寰宇記》、《太平廣記》、《太平御覽》諸書征引的許多文字均不見于今本。民國初年,魯迅先生用唐宋類書所引《嶺表錄異》各條對《永樂大典》本作了校勘和輯補,并附有完整的校勘記,但這部手稿在他生前一直未能出版。70年代末,北京魯迅博物館對這部手稿進行了整理和標點,1983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此書目前最完善的本子。
上一篇:《嶺外代答》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巨人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