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流花河》
【本書體例】
蕭逸著。76萬1千字。原為臺灣《中國時報》連載,后由臺灣瑞如出版社1985年4月出版。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2月版。
故事發生在明初永樂年間。河西路上,流花河畔,突然來了一位怪人。此人不過二十多歲,卻才華出眾、武藝超群,行為放蕩同時又心懷仁厚,被人稱作“君探花”。君探花的出現引起了流花河第一美人、文武雙全的春若水的興趣。她獨自入山探尋君探花的蹤跡,遭到大山飛鼠的攻擊,險些喪命,幸為君探花所救。療作之際,肌膚相親,春若水芳心從此有了寄托,君探花卻始終能待之以禮。
君探花自稱名叫君無忌,其實卻是永樂皇帝的四子朱高曦。其母親姜飛花為永樂帝貴妃,為了防止后宮的陰謀加害,她先冒稱高曦已死,將其轉移出宮,而后又制造失火現場,逃出宮去。然而母子卻從此相失,二十多年音訊難通。君無忌被蒼鷹老人搭救,學成武功后出山云游,一方面行善濟世,一方面尋找母親。
君無忌到流花河不久,就同兩方面的強大勢力結下了仇怨。一次為了救人,他打傷“搖光殿”門派中人。搖光殿主李無心為此耿耿于懷,派義女沈瑤仙前往流花河奪君無忌之命。同時,大內高手紀綱等人也查出了君無忌的身份,并受漢王朱高煦的指使,也要殺掉君無忌斬草除根。君無忌中計服了毒酒,幾乎喪生紀綱之手,偏巧又被沈瑤仙搭救。沈瑤仙被君無忌獨特的氣質吸引,漸生愛慕,殺人的使命也就難再執行。
此時永樂帝御駕親征蒙古,漢王高煦隨侍。高煦好色,聽說春若水貌美,就以反叛罪名逮捕其父,要挾她嫁入王府。春若水心懷忿恨,夜入王府要與高煦辯理,被護衛打傷,再次得君無忌相救。此番在石室療傷,兩人繾綣纏綿。但為了救父親和全家的性命,春若水終于嫁給了漢王。在漢王府中,春若水始終守身如玉,但在公眾眼中,她卻仍是漢王之妃,對于君無忌的一片癡情,僅成追憶而已。
君無忌終難忘懷自己的父皇,于是深入大內,與永樂帝相見,卻被永樂帝施毒計射傷。沈瑤仙跟蹤而來,再度救君無忌于危難。君無忌為之所感,移情別屬。但李無心對君無忌卻始終不愿放過,親自出馬與他格斗。君無忌全力相拼,兩度死里逃生,卻終因武功稍遜而中了李無心的秘藥“能神珠”——除李無心本人外,已經無人能醫。君無忌在倉促之際丟失了隨身攜帶的母親繡像,被李無心得到,卻使這位搖光殿主大為震驚。原來李無心正是當年的姜飛花。
春若水身在王府,仍不能忘情于君無忌,后來得知高煦與君無忌竟是兄弟,不免柔腸百結。她逃出王府,尋到君無忌,與之訣別后就隱沒于江湖之中。而李無心卻于此時出現,出手治好君無忌的傷病,并顯露出自己的本來面目。母子相認,悲喜交集。
數年之后,君無忌與沈瑤仙早已成婚生子,漢王高煦卻因反叛朝廷而被他的侄子宣德皇帝活活烤死了。這天是高煦的忌日,君無忌夫婦來到墳前祭掃,發現墳土上鞭痕累累。一打聽才知道,剛剛有位少婦也來上墳,卻是哭一陣,罵一陣,又用馬鞭抽打一陣。君無忌不禁為之黯然。
這部作品講敘了一個相當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但最成功的地方卻在于其中塑造了幾個生動而又復雜的人物形象。在這些形象中,當然又以主人公君無忌最為突出。因為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令人信服,讀者常常不禁要對他寄與同情,為之發生感慨。
作者是通過揭示人物的矛盾性格來樹立形象的。君無忌不像一般武俠小說中的英雄那樣果敢絕決,而是經常處于彷徨動搖的感情中。這首先表現在他對皇室的態度方面。作為仗義的游俠,他與殘暴自私的統治者完全處于對立的立場,但由于出身的特殊,他又總是不能不耽耽于骨肉手足之情。小說中贈赤兔皮筒一節專在寫君無忌的這種復雜性格。在流花酒店里,漢王要以五千兩白銀的高價收買赤免皮,而君無忌卻一口回絕,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俠士的狷介之態畢露。然而緊接著情勢一轉,君無忌卻又提出無償奉送,并且冒險親自送到王府,請漢王轉呈皇帝,書中寫他此時“幾句話出諸其口,情深意摯,較之先前的冷漠神態,簡直判若兩人。”這時的君無忌,又完全是一副拳拳忠臣孝子的形象。
當然,以武犯禁的俠終究難作忠臣孝子。這兩種對立的角色沖突使得君無忌總是不免心懷憂戚。也正是這種內心的沖突導致他夜闖皇宮去面見“父皇”。在這段描寫中作者以極鮮明的對比來突出主人公內心深處的矛盾。我們看到君無忌勁裝蒙面,施展飛檐走壁的功夫直逼皇帝寢宮,重手擊倒神鷹衛士,所作所為無不是游俠本色。而一旦與皇帝面面相對,對生身的親情陡然泛起,君無忌卻又似變了一個人,連往日的功力、機警好像也不復存在了,竟然被并不通武功的永樂帝擊傷。而且在受傷之后,他還極痛切地勸諫皇帝“當學堯舜之賢良美德”,倒是酷似龍逢、比甘一流人物了。由于作品中已經對君無忌的身世性情做了很好的鋪墊,所以我們在讀到這段前后判然的描寫的時候,非但不覺得突兀,反而覺得唯其如此才真正符合“這個”君無忌的內在邏輯。
在男歡女愛的情感方面,君無忌也表現得踟躇寡斷。對春若水,他內心里愛得是至深至切的,始終不能忘懷。但由于春若水為勢所逼歸入王府,這道名份上的障礙就使得他無法突破,也不敢突破。春若水逃出王府與他訣別,心中應該還是抱有一絲幻想的。但君無忌不敢稍假以辭色,實際上是用殘酷的冷漠回絕了她。這以后的君無忌在感情上也并不暢快。他與沈瑤仙的結合,表面看來似是天成佳偶,配正已極,但對于君無忌,與沈瑤仙的婚事中卻帶有一種無可奈何的代償色彩。作者對這方面的描寫相當含蓄,卻并不含糊。在尾聲處,君無忌聽說春若水以鞭擊墳,“黯然地點了下頭,不勝感慨地低低喚著:‘若水,若水……是我辜負了你……卻又何苦?’一時忍不住,滴下了眼淚。”此時君無忌心中的凄苦全都明顯地表露出來了。
君無忌的矛盾性格實際上是體現了俠士的英雄氣慨同他們身上傳統道德枷鎖的沖突。這種沖突即使在當代的現實生活中也并沒有完全消逝。也許這就是君無忌這一形象能深深感染我們的原因。
上一篇:《飛雨落花紅》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馬鳴風蕭蕭》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