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冊府元龜》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宋代王欽若、楊億等奉敕編撰的類書。初名《歷代君臣事跡》。1000卷,目錄10卷。有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國子監(jiān)刊本。1960年中華書局據(jù)明刻本影印。后附《類目索引》,1938年日本東方文化研究所出版了《冊府元龜索引》。
宋景德二年(1005)王欽若、楊億等受真宋趙恒之命修撰此書,初擬名為《歷代君臣事跡》,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告成。真宗為之制序,賜名《冊府元龜》?!皟愿保褪遣貢母畮?“元龜”即大龜,古人認(rèn)為龜可以知未來,測吉兇,故稱之“龜鑒”。書名取意為鑒戒取范的典籍寶庫。宋真宗在詔命纂修時(shí)說:“欲著前代事實(shí),為將來典法,便開卷者,動有資益”。在賜王欽若手札中云,“欲區(qū)別善惡,垂之后世,俾君臣父子有所戒鑒”。
全書940萬言,是宋代最大的一部類書。其編排體例迥異于其他類書,意在彪炳歷代統(tǒng)治者的美政、賢任,以資后代借鏡。書中輯錄宋以前歷代君臣事跡,對唐、五代史事記載尤詳,所錄材料,以十七史為主,分類編次。間采經(jīng)書、子書有關(guān)內(nèi)容,不收小說、雜書。全書按上古到五代的順序,依人事、人物分門編纂。分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臺省、邦計(jì)、憲官、諫諍、詞臣、國史、掌禮、學(xué)校、刑法、卿監(jiān)、環(huán)衛(wèi)、銓選、貢舉、內(nèi)臣、牧守、令長、宮臣、幕府、陪臣、總錄、外臣31部。部下分門,如諫諍部下有諷諫、規(guī)諫、直諫、強(qiáng)諫、遺諫、褒諫等,共1104門。部有總序,言其經(jīng)制及各部事跡之沿革;門有小序,述其要旨,頗為賅備?!端膸烊珪偰俊返拇笮⌒蚣磳?dǎo)源于此。據(jù)《玉?!匪d,此書原有《目錄》10卷,《音義》10卷,今《目錄》尚存,《音義》(孫奭撰注)已佚。
上一篇:《入蜀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冷齋夜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