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弓傳奇》
【本書體例】
唐宗龍著。40回,18萬字。農村讀物出版社1986年版。
清朝末年,清政府昏庸無能,賣國救和。在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勢力的聯合鎮壓下,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失敗了。
義和團將領賴福,在與清軍、洋兵的血戰中沖出重圍,逃到江南,在麗州府存身,以打柴為生,有一女,名喚玉姑。一天,賴福看到畬族青年雷龍力舉石磨,十分歡喜,收為弟子,并把祖傳的一張鐵弓送給雷龍,玉姑也對雷龍萌生了愛意。
雷龍在畬山從豹口下救出富商周多德的女兒周琴。周琴見他英武忠厚,也頓生愛慕之情。
麗州首富戴茂財欲霸占畬山,挑撥“石氏三虎”到畬山采石挑釁。“三虎”與雷龍等在賴福的勸解下化敵為友。雷龍與玉姑喜結良緣。
雷龍因保護畬山被捕。為救雷龍,周琴假意答應嫁給戴茂財的兒子戴瑜,要戴家放出雷龍。在戴家充當馬夫的童南春助雷龍逃脫虎口,周琴終于以死殉情。
戴茂財和洋神甫路圣澤千方百計尋找國寶“石雕雙獅圖”。為保護國寶,童南春等眾豪杰與洋人及戴茂財一伙展開了殊死搏斗,最終懲惡除霸,奪回了“石雕雙獅圖”。
作為一部武俠小說,《鐵弓傳奇》同樣寫了一個復仇的故事:雷龍、玉姑、周琴與惡少戴瑜展開了一場征服與反征服、壓迫與反壓迫的斗爭。這場斗爭的背景,正是清末帝國主義企圖瓜分中國的危急關頭。所以《鐵弓傳奇》不僅僅寫了一個讀者司空見慣的仇殺故事,還力圖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征,表現童南春、雷龍等人的民族意識。
作品分為上、下兩集。在上集中,作者著重描寫了雷龍、賴福等英雄人物,但在主人公童南春身上卻沒有花費過多的筆墨。童南春在戴家的身份是馬夫,言語不多,幾乎沒有一點引人注意的地方。每當雷龍、雷英等人出現危險的時候,總會出現一個“蒙面人”,這個人武功高強,往來飄忽,行蹤不定。他救出了被搶入“吻香閣”的雷英,又救了雷龍、玉姑等人。他總是在人意想不到的時間、場合出現,救人于危難之中,但我們卻一直不知道這個人是誰。直到《鐵弓傳奇》的故事講了將近一半的時候,作者才借賴福之口告訴我們:這個人就是那個不引人注目的馬夫,也就是曾經赫赫有名的義和團將領童南春。童南春充作馬夫混入戴家的目的就是尋找國寶“石雕雙獅圖”。這樣,讀者的注意力自然從復仇的方面轉移到國寶的得失上來。在爭奪國寶的過程中,童南春等對洋神甫路圣澤及惡霸戴茂財的斗爭,正是人民群眾與帝國主義、封建地主堅決斗爭的藝術表現。
童南春為了奪取“雙獅圖”,可謂用盡苦心。他本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為了避人耳目,只得化裝成一個普通的馬夫。即使在雷英等陷入虎穴,童南春不得不出手相助的時候,他也要蒙住面目,以防被別人發現。童南春尋找“雙獅圖”,是為了不讓國寶落入洋人之手。為此他放棄了幾次置仇敵戴茂財于死地的機會,忍辱負重,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謀略。
對另一個主要人物雷龍,作者在描寫他勇猛超群一面的同時,更著重寫了他思想上的變化。雷龍是畬人,作為少數民族的一支,他們常受到漢人的欺壓。所以他們認為漢人沒有好人。作品一開始,出現在讀者面前的雷龍盡管力大無窮、性格直爽,但這種錯誤的思想也十分顯著。雷龍與賴家父女初次見面,賴富對雷龍舞石磨的絕技表示出十分冷淡的態度。雷龍竟拋出石磨去砸賴家父女,但當雷龍看到賴家父女武功超人時,就立刻跑去拜為師父。以后,隨著情況的進一步發展,雷龍的認識能力逐步提高。童南春與戴茂財、路圣澤一伙爭奪“石雕雙獅圖”,畬族的老族長表示作壁上觀,不插手幫助任何一方。雷龍立即反駁,要求幫助童南春打擊對手,奪回國寶。因為不管是漢人還是畬人,“都是中國人”。這里,雷龍已經初步形成了一種強烈的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這種意識,正是作者所表現并熱情謳歌的。
《鐵弓傳奇》在人物形象的刻劃上有不少成功之處。既使是一些不十分重要的角色,作者也能通過其言行,以較少的筆墨給讀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譬如周琴,她本來對惡少戴瑜非常厭惡,但為了救雷龍出獄,她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對戴瑜假意逢迎,一伺雷龍脫險后即準備以死殉情,最終為保護自己的心上人而獻出了生命。盡管她不能與雷龍結成夫妻,但她的真情誠意令人感嘆。其它如戴茂財的狠毒、戴瑜的無恥乃洋神甫路圣澤的奸詐都有較有力的表現。
《鐵弓傳奇》在語言上采用大量生動活潑的民間口語,讀來真切上口,有地方特色,對人物形象的刻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鐵弓傳奇》運用章回體小說的傳統形式,模仿說書人的口吻,在回與回之間留下“扣子”,結構緊湊,情節曲折,十分引人,是一部比較好的通俗讀物。
上一篇:《鐵堡傳奇錄》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鐵旗怪俠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