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帳吟風錄》
【本書體例】
孫昌宇著。17回,22萬字。長江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本書是《施耐庵演義》三部曲(《筆劍嘯天錄》、《虎帳吟風錄》、《金陵斷夢錄》)之二,與其它兩部書既有關系,又可獨立成篇。
本書寫的是施耐庵創作《水滸》前的一段傳奇故事,雖然只有17回,但是情節曲折,險象環生。開頭寫的是“嚇天大將軍”張士誠為尋找施耐庵深入淮安府城。顧逖下書信邀施耐庵,卻引來了海州參將董大鵬和彰德大營鐵爾貼木兒元帥的中軍。白蓮教黑虎旗旗首王擎天,飛鳳旗旗首宋碧云暗中保護施耐庵也來到淮安“聳碧院”。然而,長嘯而至的施耐庵卻被“嚇天大將軍”神不知鬼不覺地綁走了。文章從這里展開,施耐庵從淮安到牛欄崗,又被歌女小簾秀救出。這小簾秀原來是梁山好漢秦明的后代,名叫秦梅娘。她一忽兒救施耐庵出虎口,一忽兒又逼迫施耐庵說出梁山英雄后代的下落。幾天之中,身份變幻、行事齷齪、撲朔迷離。正當施耐庵受制于秦梅娘時,被鐵勾魔王徐文俊救下。又引出徐壽輝詩詞吟劍。之后,施耐庵才得知徐文俊乃梁山金槍將徐寧的后代,又結識了“摩云金翅”歐鵬的后代歐普祥,“出林龍”鄒淵的后代鄒普勝,巧遇“灶上虱”時不濟,共同誅殺了武林叛逆、殺人毒蛇秦梅娘。
施耐庵逃脫虎口,直奔梁山故壘,誰想半路又險入狼窩。幸虧算命先生吳鐵口將他引到家中,才免遭元軍的追捕。原來這吳鐵口是梁山智多星吳用的后代,以算命為由,收留撫養了許多梁山英雄的后裔,并為四十八位已亡故的梁山后裔修墓立穴。吳鐵口本想在張秋鎮為梁山后裔建立墓地,卻因為“托塔天王”晁蓋的后代晁景龍殺死了朝廷的走狗、綠林的仇敵史繩武夫婦,引得官兵包圍了張秋鎮。正當危急時分,吳鐵口當機立斷,埋葬了眾英雄的墓穴,毀壞了庭院屋宇,殺出重圍,直奔飲馬川聚義。
不料半途又生不測,燕青之后“一點霞”燕銜梅,在保護父老途中,為殺元軍,致使老幼家眷被元將王保保捕獲。吳鐵口得知,立即改變戰術,派人巧妙地救出眾人,殺退元兵,卻耽誤了趁虛而攻嶧、滕、鄒、兗等縣的機會。在飲馬川大寨,吳鐵口深恨自己用人不當,教育下輩不夠,竟然將自己送上了“絕命樁”。雖然賞罰分明,但是大敵當前,沒有吳鐵口誰來指揮眾英雄呢?正當為難之際,來了大名府盧起鳳,勸說吳鐵口,又告訴眾人有八位梁山英雄后裔被捕入濟南府。盧起鳳、吳鐵口設計前去相救,施耐庵打入平章府,被識破后關進綺章閣。不想八位好漢也被裝在箱子里放在此地。施耐庵與林中營救出八位好漢,殺出平章府,與眾英雄會合。爾后,施耐庵便大袖一拂,奔上了西去梁山的大道,去尋找那記錄著梁山后裔大秘的白絹。
《虎帳吟風錄》是寫施耐庵為尋找記載著梁山后裔下落的白絹,雖然幾經生死,歷盡辛苦,但失志不渝,終于奔上了西去梁山的大道。文章起伏大、波折多,主人公施耐庵處處遇險,又處處被梁山好漢的后裔救起,雖險象環生,但總能化險為夷。書中有對人物的武功的描寫,更有對人物斗智斗勇的描寫。吳鐵口身不出門,卻能決勝于千里之外,面對官軍包圍了張秋鎮,不僅能逃出重圍,還要趁敵人其它縣空虛之機,劫州奪縣。文章線索頗繁,奇事更多,作者能在后面一一解釋清楚,比起推理小說來,毫不遜色。
文章以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為起首,敘述中穿插元曲詩詞。施耐庵與徐壽輝的對聯,更是字字珠璣,篇篇錦繡。尤其施耐庵的語言,與眾不同,不僅從他的長嘯吟嘆之間,表現出他的書生身分,更能從作者在塑造施耐庵這個人物的藝術手法上,看出整部作品的文學價值。作品語言酷似中國古典小說的風格,華麗中不見輕浮,莊嚴中不見呆板、肅殺中不見造作。如徐壽輝贊施耐庵的才學時所說:“尤其那七步成詩、聞詞即續的才學,真是曠世無匹”。“七步成詩、聞詞即續”正好道出了施耐庵與徐壽輝對句時聽完上聯即出下聯,不需冥思、不必苦想的超人曠世的才氣。“七步”之典,用得恰當準確。
《虎帳吟風錄》雖為武俠小說,文詞莊重,情節曲折,但仍不乏詼諧幽默之筆。“九紋龍”的后代諢名“獨目蛟”、“插翅虎”的后代諢名“沒毛大蟲”。只這諢名就逗人發笑。時遷在《水滸》中是位引人發笑的“幽默大師”,他的后代時不濟更勝其祖。施耐庵本是書中莊重的主人公,卻在對奕時,以肚中餓得“咕咕”響取勝,似這樣的發笑之筆,穿插于危難四起之中,使讀者在緊張中得一絲輕松。
《虎帳吟風錄》最大的特點是以施耐庵為線索,引出許多梁山英雄的后裔,而書中的主人公又為梁山英雄作了《忠義水滸傳》,這其中的微妙關系,吸引讀者,愛不釋手。這種結構的處理方法在眾多武俠小說中亦可謂獨樹一幟。
上一篇:《虎城俠隱》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蜀山劍俠傳·第一集》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