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清官》
【本書體例】
古墨著。10章,3萬1千字。收入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丐俠》。
清道光十年春。江南順州府羅安縣城郊黑鷹峰下,有一個廟,內(nèi)供“灌口二郎神”,香火極盛。這日,陳家村窮儒陳文煥之女、美艷絕倫的陳小翠與另兩位村姑到此游玩,不想回家后,便于當(dāng)夜被劫失蹤。當(dāng)時陳文煥聽得有怪物呼嘯之聲,又見一尖頂長頸之黑影飛掠而去,故鄉(xiāng)鄰猜測是二郎神顯靈所為。陳老漢狀告到新任縣令史若廉處。
來到衙門,見縣官當(dāng)天不升堂,只有捕快班頭“胡牛皮”胡東山出來哄趕。陳老漢氣不過,欲擊鼓鳴冤,卻為一老丐戲耍。那老丐引陳氏迤邐而去,在一處街衙正迎上縣令欲去拜廟焚香。老丐囑陳老漢攔路喊冤,呈上狀紙。縣令史若廉平時即愛虛名臉面,人稱“死要臉”,在眾目睽睽之下,焉能不與民作主,故夸下海口,明日開審。人群中有二人相貌險惡,交頭接耳,另有謀私,為老丐所見。
當(dāng)夜,一黑影掠進縣衙,又一黑衣人跟蹤而至,卻不料還有一人藏于樓上偷看。第一個黑衣人本欲謀刺縣令,卻為其一番慷慨言辭所感動,改變初衷,拜別而走。第二個黑衣人則將其除掉,再來行刺縣官,扮成鬼怪模樣,卻又為藏于樓上的黑影所阻。二人惡斗一場,那鬼物逃離。
卻說黑鷹峰下有一莊園,莊主柳沉舟是武林中崆峒派掌門人,因上有親眷為官,下有鷹犬開路,故成當(dāng)?shù)匾话裕行鹿偕先危諆?nèi)必要拜他,否則不調(diào)即辭,甚而暴死。因此任縣令死要面子,月余不至,令其大為光火,派人刺殺。此時,黑衣刺客回莊,卸去鬼裝,向莊主柳沉舟回稟,言跳山虎方明達不愿下手、意欲叛逃,被其除掉,卻隱瞞了有人阻攔無法下手,又被擊敗逃回一事,只以縣官要臉而不肯便來,須下貼邀請方來拜謁等言搪塞。這些均被跟蹤而來的黑影所聞。
公堂上,史縣令欲草結(jié)陳老漢失女一案,卻被老丐所阻,言此事當(dāng)與柳沉舟莊主有關(guān),逼其深究。恰好此時柳莊主有函相請赴宴,在老丐的鼓動下,幾人準(zhǔn)備深入虎穴,將事情弄個水落石出。
三日后,史縣令備禮訪莊,老丐與陳老頭扮做家仆隨侍左右。席間史柳二人有說有笑,打得火熱,竟使史某忘記初衷。老丐及捕頭胡東山見狀,只好借機來到后花園暗查,見一片玫瑰花下,似有問題,便即挖土,掘出一尸,乃柳沉舟之甥、無賴煙鬼牛七柳沉舟巧言而釋,竟反唇相譏,不依不饒。待老丐等見尸下土松,再行深掘,起出因反抗被害的陳小翠的尸身時,柳沉舟等才嘩然而退,欲持械而抗。原來這牛七原日嗜于煙賭,無法開銷,便常找舅舅糾纏。一日他見舅舅害死小翠,妄想訛詐,竟被害死,埋在一起。
經(jīng)老丐與惡人一番決斗,殺死為虎作倀的“鉆天鷂子”谷寒山和“電劍殺手”刁若鳳,又在他人幫助下打倒柳沉舟,并將其捕獲。原來搶劫小翠之人,即巧扮鬼怪的谷寒山。
處斬柳沉舟,遭到上至刑部尚書、下至本省巡撫的百般阻撓,但史若廉為絕后患、無可奈何,法場抗令,毅然開斬,為地方除了大害,博得個“舍命清官”的美名。但捕頭胡東山卻因法場撕令,被巡撫所殺。史若廉也棄官而去。
這是古墨所著“丐俠”系列小說中的一部,描寫的是封建官府在俠義之士的影響下,與地方邪惡勢力明爭暗斗的故事。
丐俠,是一位風(fēng)塵異人。他周游四方,行俠仗義,路見不平,往往將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拔刀相助,毫不猶豫。他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zé)任感,然而同時又對社會無所求。窮儒陳文煥愛女失蹤,到縣衙擊鼓鳴冤,他因知縣官欲去拜廟進香,便引導(dǎo)陳氏前去訴狀,至使縣令在眾目睽睽之下,不得不夸下海口、為民作主。這是丐俠的機智處。他對官老爺?shù)膽B(tài)度和策略主要是迫之就范,這說明他已經(jīng)充分了解了縣官的性格特色,知己知彼、對癥下藥。此后老丐夜敵刺客、暗訪惡莊,掌握了地頭蛇柳沉舟的蛛絲馬跡。然后又闖公堂、重入虎穴,經(jīng)過機智果斷的斗爭,他終于掌握了柳氏為害百姓的全部證據(jù),并以自己的驚人藝業(yè),協(xié)助官府抓獲了殺人元兇,為民除害。這些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丐俠見義勇為的性格特征。丐俠無愧于“俠的稱號”。
小說里另一個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形象,是縣官史若廉。此人人稱“死要臉”,有慕虛名之心,而無做實事之意。他并不熱衷于為黎民百姓干些好事,但卻十分想作出一個與民做主、明鏡高懸的樣子;他懼怕地方惡勢力的喪心病狂,然而,又不甘以一介命官之尊而去迎合草莽強霸之意,結(jié)果是既戰(zhàn)戰(zhàn)兢兢,又自以為是。丐俠正是利用了他死要面子的特點,達到了懲處惡棍的目的。史若廉的最后排開阻力,處死柳沉舟,應(yīng)該說,主要目的并不是為民除害,他主要還是從自己的個人立場考慮的。總之,他未必是好官,但是足可利用。
至于作品里通過惡霸柳沉舟的描寫所揭示出來的封建統(tǒng)治者與地主階級之間所形成的頑固的階級聯(lián)盟,更具有其深刻的批判意義。
上一篇:《自然大俠》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藝劍青霜》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