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劍青霜》
【本書體例】
陳青云著。51萬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11月版。
少林寺方丈一微上人因被師兄傾陷,出走云游,練就一身蓋世武功,又隱沒深山二十年。為了結前世因緣,欲度化一弟子,托好友侯陵密訪。侯踏破鐵鞋無覓處,卻于老友諸葛玉堂家見其孫藝兒,生辰、八字無不合。諸葛聞知此意,才道出真情:原來藝兒并非其孫,乃幼時父母被人陷害,身世不明的孤兒。侯陵起身送藝兒投師,路至老河口,以威名平息了一場武林糾葛,結識諸多俠義高手,又了解到武林中多年來有不少人神秘被害的迷案。
藝兒拜身一微上人門下,起名祈煥藝,再得靈虛道長的清心鏡相助,經過七年苦心磨煉,造就一身超凡武功。一微大師才為他打通腦脈,恢復幼時記憶,記起了當年父死母辱的一樁血案。
祈煥藝為復父仇,別師離山,幾番周折,找到殺害己父的佛心青獅杜萊江。一場血戰后,杜至死不肯言出真情,只稱與祈父為好友,不得已而為。祈母下落,仍是一謎。但煥藝已隱約猜到背后還有毒人指使。為尋母,他又前往武當山演琳觀,得道長苦肉計暗示,知母在江津白衣庵。此時,杜萊江之女杜采蘋為洗刷父之惡名,也在尋訪此事背后之人。路遇道士秦玉陽,結為琴瑟,二人與煥藝化敵為友,在白衣庵不期而遇。不意祈母恐煥藝為復仇再遭害,竟自盡而死,遺言令“切斷此念”。煥藝含憤察訪,一番坎坷,才洞悉真相。原來祈父之死及江湖多宗血案,均為玄蜘教主耿瀆殺人滅口所為。
煥藝闖入陰山,與耿瀆清算宿債,解救了被徒弟耿瀆鎖于山崖的外祖父沙風子,又與自幼青梅竹馬的湘青姑娘大戰玄蜘教諸魔,恢復沙風子教主之位,耿瀆只身逃竄。煥藝等人兵分兩路,赴四川、浙江尋找耿瀆。又與耿師谷真等黑道魔頭約定鐵佛寺比武。但耿仍不見蹤跡,唯有一名賈銘浩之怪人時隱時現。比武前夕,煥藝于五福莊、福林寺鋤奸鏟邪,得人指點,方知賈銘浩即耿瀆毀容而扮。更令人震驚者,耿之所為皆由與煥藝禮尚往來的武林宿耆孔期山挑撥所致,以坐收二虎相爭之利。比武之日,煥藝、湘青會合武林義俠,大破邪教一方。孔期山自愧出走,耿瀆最終自殺而死。
現代武林小說最吸引人之處,在于故事情節變化無窮,人物形象奇幻莫測。然而,堪稱杰作者,又不能僅具有上述兩種特點,還必須主線突出,因果合理,整部作品才能渾然一體。一些現代武林小說由于受報刊連載形式所囿,常常越扯越長,人物愈生愈多,雖然情節錯綜迷離,人物千形萬態,反而失卻主線,欲收不能,使人讀之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感覺。
本書的優點。在于作者一方面安排出諸多層出不窮的懸念,一方面始終緊扣主線——祈煥藝為父報仇。作品前半部分所刻劃的紛紜人物,諸葛玉堂、侯陵、一微上人、靈虛道長、杜萊江、湘青等,各自都有一番復雜經歷,令讀者興味橫生。如果加以發展,都能形成較好的中篇素材。然而,作品在道明其身世后,仍注意使其與祈煥藝發生的聯系為目的,決不枝葉蔓延,另出主干。借諸葛玉堂之口,述明煥藝幼時遭遇;以侯陵之俠義,表現煥藝宗師之正;寫一微上人之道行,襯煥藝高超武功得之不易;表煥藝湘青間熾熱愛情,顯露煥藝父仇不報、無以家為之堅毅。作品后半部仍然緊扣煥藝追擊耿瀆這一情節,敘耿瀆背叛教主沙風子,四川俠義、黑道大比武,均有拆析祈父死難之謎的用意。經過多方鋪墊,讀者方對作品起首的光怪陸離現象,有了本質的認識。因此,情節因果安排合理,不做嘩眾取寵的沒來由奇想,也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
如殺死祈父的杜萊江之自絕,原因是當年誤入邪教,起誓不得泄露真情,兼之家小被威脅,不得已而為,令人可以理解,而祈母之自盡,又出于敵手武功高超,恐藝兒必復父仇反而遭害,使祈家香火斷絕的憂慮,亦屬苦心。所以,二人之死,雖使即要柳暗花明的情節再度陷入山重水復,卻不使人覺得穿鑿附會,故弄玄虛。再如書末道出耿瀆之為,系有孔期山的挑撥作用,然而他又不屬任何一方,而是懷著坐收漁利的目的,故助耿瀆叛教于先,指點煥藝耿瀆去向于后。武林中此類別有用心之人,較之俠義、奸毒的黑白分明人物,應該是更常見的。正是通過眾多色彩、心態不一的人物塑造,作品才在樹立祈煥藝豪俠、仁義性格的同時,點染在江湖武壇的蕓蕓眾生個性,道出人性的復雜莫測。從而使這部本屬虛構幻想的武俠小說,具有人生哲理的濃厚味道。
上一篇:《舍命清官》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蘆中人》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