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zhèn)b精忠傳》
【本書體例】
趙煥亭著。正集8本,128回,于1923年至1925年陸續(xù)出版。續(xù)集8本,90回,于1926年至1927年出版。
書中主角楊遇春天生異相。在他出生那天,他父親從外面回來,到門首就聽得一陣仙樂悠揚,而他的母親則夢見一尾金鯉騰空。到他長到6、7歲的時候,又不意在深山之中吃到了一種名叫“肉芝”的仙珍,使他聰穎過人、勇力倍增,加之他又在一個山洞中覓得了一部講兵法的天書,稍后又有一位身懷絕藝的道人葛玄一主動登門授技,這些天緣巧合,無不為楊遇春將來超拔脫俗、必成大器提供了條件、奠定了基礎(chǔ)。后來楊氏投效官兵,博得功名,在額經(jīng)略手下做了一名得力將領(lǐng)。
楊氏幼年同學(xué)的還有三個人,由于人各有志,后來分道揚鑣。一個是楊氏堂弟楊逢春,有勇無謀。一個是于益,瘦骨嶙峋,雖也兩次助楊遇春出征,但卻無意功名,后來入山做了道士。一個是冷田祿,聰明、英俊、武藝高強,只是品質(zhì)惡劣、嫉賢妒能、陰險狡詐,后來投奔白蓮教,成了一個叛軍的小頭目,后因兵敗被殺。
一次苗族與清廷之間爆發(fā)了戰(zhàn)爭,導(dǎo)火索是起自漢人吳半生的挑撥。此人是個祝由科郎中,會用邪術(shù)治病。因在家鄉(xiāng)犯了案子,逃亡在黔楚之間的大姚山下,結(jié)識了苗人葵花寨主石三保和他的侄女石姑姑,并且與石姑姑結(jié)婚,成了苗寨的乘龍快婿。恰巧管轄大姚山的縣官正是吳半生的仇人,而其又經(jīng)常欺壓苗人,故兵端遂啟。一開始,苗兵勢如破竹,聲勢洶洶,當(dāng)?shù)乇鴤錈o法抵?jǐn)常逋⑹寂深~經(jīng)略率楊遇春等統(tǒng)兵來征。一時間楊逢春、于益,還有年輕女俠葉倩霞,楊遇春小舅子滕芳、滕薈,以及孝子雷揚等人才濟(jì)濟(jì),風(fēng)云際會,不免各顯身手,建功立業(yè),最后終于平定了苗亂。冷田祿此次從軍,也立了不少功勞,可是他卻攘功忌賀,害死了一個同事武鳴鳳,又不顧軍紀(jì)、擄來苗女烏蘇拉在營中取樂。楊遇春責(zé)令他把苗女交出,他居然惱羞成怒,絕裾而去,從此便一意為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苗亂初平,白蓮教又紛紛揭竿,聲勢更大。其中以三處為主。其一是湖北的陳二寡婦田紅英,占領(lǐng)了襄陽;其二是四川的王三槐,占領(lǐng)了重慶;其三是陜西的高天德,也占領(lǐng)了不少州縣。田紅英起先嫁給一個襄陽的富家子弟陳敬濟(jì),會些武功。后來拜巫女朱仙娘為師,繼承衣缽,成為當(dāng)?shù)匕咨徑痰慕讨鳌S谑呛λ婪蛐觯⒗梅蚣邑敭a(chǎn),廣收徒眾,又得冷田祿來歸,羽翼既成,田氏便一心想效法武則天做女皇帝。恰其時四川王三槐來信相約起事,便立即會同興兵。因此清廷又派額經(jīng)略擔(dān)任鎮(zhèn)壓白蓮教的主帥,楊遇春等人在湖北打田紅英,于益、葉倩霞等在四川打王三槐。楊遇春在征討田紅英時曾一度被田氏抓獲,后經(jīng)人救出;葉倩霞也在戰(zhàn)斗中與王三槐手下女將惲三娘相遇。馬上步下,二人鏖戰(zhàn)兩天,不分勝負(fù)。惲三娘曾化妝賣解女,赴成都行刺四川總督,名聲鵲起,后因見大勢已去,方才不得已與丈夫棄城而走。白蓮教終被鎮(zhèn)壓。楊遇春等精忠奇?zhèn)b也得正果。
千秋功罪,孰是孰非,每個人都可能得出一個自己的結(jié)論。褒貶抑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趙煥亭著《奇?zhèn)b精忠傳》,站在統(tǒng)治階級的立場,以封建的正統(tǒng)觀念看待歷史、分析歷史、評判歷史,筆下自然不無偏頗,自然難免成見。于是楊遇春吉人天相、奇才異能、為人肅正,田紅英則狡黠詭譎、妖形狐媚、淫蕩不堪。
作為一位封建衛(wèi)道士,其無法見容于民亂族爭,從階級價值觀的角度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小說是藝術(shù),雖不同于歷史、對事實強調(diào)得未必十分嚴(yán)肅,但起碼的藝術(shù)真實還是應(yīng)該講求的。那就是,小說必須按照生活中可能發(fā)生的事來描繪生活。
《奇?zhèn)b精忠傳》實際上是在寫一個平亂英雄的成長史,雖然他所秉承的旨意無一不是朝廷的號令,雖然他所平的“亂”也還未必毫無道理、相反都往往有著較為深刻的社會的或歷史的原因。
楊遇春,無疑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正面形象,是一個英雄。既然是英雄,那么自打他出生的時候起,便與其他人截然不同。不管是他父親所聽到的悅耳仙樂,也不管是他母親夢見的金鯉騰空,在在都在印證著楊遇春作為一位英雄其在走向人世時的不同凡響。何況緊接著便有仙珍之遇、得書之巧、拜師之緣呢?!所以,無需他創(chuàng)立什么英雄業(yè)績,面對這樣一條光彩奪目的輝煌歷程,無論誰都會為之側(cè)目。
可惜,作者的這些不厭其煩的交待,除開為楊氏的出身抹上一層閃爍不定的油彩,讓人看后難免狐疑其神秘莫測之外,別無他效。因此,楊遇春高大固然高大,然而卻終于高不可攀,讓人摸不著頭腦,是故只能敬而遠(yuǎn)之了。
還是田紅英更有人氣。盡管作者運用了那許多不堪的言詞,羅織了許多不堪的作為用以證實田氏的不堪,但是那眉目間的一顰一笑,那話語間的一靈一動,卻著實不是幾句謾罵式的議論可以抹殺的。藝術(shù)的形象不是作者的現(xiàn)成話交待給讀者的,它需要生活的素材加以藝術(shù)的筆法進(jìn)行塑造。諸如田紅英茹家拜師學(xué)藝一段故事,通過她的隱忍、造作,輔之其大量的心理活動,活脫脫地將田氏工于心計、張狂不羈但又能約言簡行的性格特色映于紙上。由此可見,作者記事狀物、進(jìn)而刻劃人物的手段還是不露痕跡、相當(dāng)高明的。
作者趙煥亭曾享譽“武俠小說”界,與平江不肖生并稱兩立,自然有其筆力道勁、嫻熟的一面,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作者過分屈從于感情、往往以政治立場出發(fā)任意抬高或者眨抑自己筆下的人物,則未免有使藝術(shù)失真之處,頗不足取。
趙煥亭
本名趙紱章,河北省玉田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本工文言筆記,著有《今夕齋談叢》,另著有歷史小說《明末痛史》。二十年代初即開始從事武俠小說創(chuàng)作,曾與湖南向愷然齊名,被稱為“南向北趙”。其代表作有《奇?zhèn)b精忠傳》、《英雄走國記》、《劍底簫聲》、《雙劍奇?zhèn)b傳》、《北方奇?zhèn)b傳》、《驚人奇?zhèn)b傳》、《藍(lán)田女俠》、《邊荒大俠》、《百劍蓮影記》等。
上一篇:《奇?zhèn)b姻緣》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奇劍三燈》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