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詩人·晚唐·皮日休
皮日休的命運有一點像王維。王維陷于安祿山,皮日休則陷于黃巢。安祿山稱帝后,王維做了偽官;黃巢稱帝后,皮日休做了翰林學士。但是,他的命運卻沒有王維好。王維在安史之亂后保全了性命,而且繼續做他的官;皮日休卻因此送了命。他的死,一說是被黃巢所殺。據說黃巢為了讓自己的稱帝合法化,也搞了點“君權神授”的小把戲,那就是仿效前人作讖語,就像當年陳勝起義的時候讓吳廣學狐貍叫“大楚興,陳勝王”;黃巾起義的時候張角教人散布“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一樣。作讖語的任務交給了皮日休,他就寫了“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頭三屈律。”隱“黃巢”之名。黃巢頭長得丑,鬢邊的頭發短短的,不能完全梳上去,所以他認為皮日休是在挖苦他,就把他殺了。
皮日休的詩歌創作有一點像白居易。他的詩歌有兩大類。一類是繼承白居易新樂府而創作的針砭時弊的樂府詩,皮日休稱之為“正樂府”。一類是與陸龜蒙等人詩酒唱和、吟風誦月、模山描水之作,如白居易的“閑適詩”。
皮日休(約840-約880),字襲美,一字逸少。居鹿門,自號鹿門子,又號醉吟先生。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他在咸通六年(865)登進士第,做過蘇州刺史從事、著作郎、太常博士等官。他受孟子民貴君輕及仁政愛民思想影響很大,對黑暗的社會現實十分不滿。他對當時樂府“唯以魏、晉之侈麗,陳、梁之浮艷”也很不滿,主張樂府應該繼承《詩經》以來的美刺作用,“詩之美也,聞之足以觀乎功;詩之刺也,聞之足以戒乎政”(《正樂府序》)。他的《正樂府》十篇和《三羞詩》三篇,是繼元、白“新樂府”詩以后最有斗爭性的詩歌。
至于他的其他詩歌,成就不是太高。
上一篇:唐詩概說·唐詩的流派·白話詩派
下一篇:唐詩故事·章臺柳,章臺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