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近代散文作品·宋金元·放鶴亭記》簡析
蘇軾著。見《東坡全集》,收于《古文觀止》。作于宋神宗熙寧十一年(1078),時作者任徐州太守,與隱士張天驥交往甚密。張隱士于徐州云龍山東麓,筑一放鶴亭。文章先盛贊此地四時美景,“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張隱士養白鶴兩只,早飛夕歸,悠然自樂。接著從“鶴”與“酒”加以發揮,說明歷史上的一些帝王或不得縱情飲酒,或因好鶴而亡國;又與劉伶、阮藉以醉酒佯狂而保全性命加以對比,說明雖貴為君王也比不上隱士能享受放鶴山林之樂。最后作“放鶴招鶴”歌一首結束全文。文章表現了作者對隱士生活的向往之情,反映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后的曠達性格和追求自我解脫的心情。作者在寫景物時,把仙鶴與山林隱士互為映襯,表現清雅閑適的情趣。在議鶴時,信手把酒作為陪襯,借物論理,妙趣橫生。
上一篇:《散文·宋金元·播芳集序》簡析
下一篇:《散文·故鄉的野菜》簡析